金山漕泾,明代中叶成镇,老一辈的漕泾人都知道,漕泾古有四大姓,分别是张顾包杨。随着岁月流逝,漕泾在明万历年间出过一个武状元顾凤翔的事,知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本着传承民族历史;彰扬家乡文脉,激励后人;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就来说说这位武状元的事。 2D,EWk/4
2D,EWk/4
顾凤翔,字振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生于漕泾街市东一个叫见龙的村落。凤翔自幼天资聪颖,能说话就可以“划地作字”,稍大些,读书过目即诵,又体魄健壮,孔武有力。他家境贫寒,屡试不第,个性落拓不羁的他20岁去了顺天府(即今北京)谋生,在京师从事抄写“邸报”(一种文书抄本,内容上至帝君谕旨,下至百姓趣闻)的工作,靠卖“邸报”为生。 2D,EWk/4
2D,EWk/4
凤翔觉得如此生活终不是长远之计,胸有抱负又兼通文武的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秋,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并高中武举人第三名。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时边境不宁,极需用武之才,全国参加会试的武举人云集在京师求考。试分三场,第一、二场分别为武术,第三场为实务战策,应试的武举人大都是赳赳武夫,第一、二场问题不大,但对于第三场就是略通文墨的也极少顾及国家边境时事,大多敷衍成文。 2D,EWk/4
2D,EWk/4
而顾凤翔因抄写“邸报”谋生,接触了大量的边关消息,当主考官问到“政事及辽东事宜”,他均能条理清晰的加以答复,并能与考官做到对答如流,他的考卷内容也极为充实,出类拔萃。兵部尚书石星对凤翔的答对非常欣赏,惊服他的旷世才能,遂擢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 (1592 年 )第一名,即武状元。 2D,EWk/4
2D,EWk/4
顾凤翔后官至四川总兵(明朝武官最高只能做到一个省的总兵),1621年平乱功显,晋爵骠骑将军,是年隆冬,带着四川兵士调往北部辽左(现辽宁省)支援边师,历任边疆统帅,立有很大功绩,为国家和平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