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总算让小家伙自己上学去了,虽然车水马龙的街上还是让我有点放心不下,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让她自个儿走着去上学了,让孩子学会独立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我就常给孩子一些自立的机会,小孩子摔倒,我家女儿从来不会要人扶,因为从小我就不扶她,自己起得来为啥要扶,平时我给她灌输的也是一些自立的话题和事例,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家长如果想放手,平时就不能过度去“呵护”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但不等于孩子的事要事事包办,因为这样肯定会害了孩子,看到我7岁的侄儿还要老妈喂着吃,我只能叹气。因为小侄儿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已经习惯了被人照顾,相比之下,女儿基本上算是早熟的,生活中的点滴,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应该让孩子吃点“苦”平时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能做的事,哪怕做得不对也行,错误其实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得好能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和纠正错误中提高,这时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不是干错了事就惩罚,让孩子多练习几次,多干几次,自然会学会做事和照顾自己。每一年都是一个成长阶段,每一年都得给孩子定下个目标,让孩子完成和学会做事,这就是“锻炼”。如果只有爱,却没有适当的教育,孩子会因为缺乏行为规范,而自制力降低,易用闹情绪的方式来控制父母,与同伴的人际关系也相处不好。爱与教育在孩子的人格建立与成长中是相互的,缺一不可。两者必须保持平衡。因为如果偏重权威而缺乏爱的教育,会使孩子内心充满畏惧。没有主见,对父母的也是因为害怕。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将产生隔阂,使亲子关系不佳,沟通也就越来越困难。 U(P^-J<n1
U(P^-J<n1
教育孩子,有“公德心”非常重要,在学校里老师是教给孩子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上的公德,平时的生活环境中才能体现一个孩子有没有“公德”,而这个最直接的老师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习以无愧于心的态度行事,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做坏事或违法的事,不是因为怕被处罚,而是因为本来就不应该做。如果做了要及时改正,并要道歉。孩子在父母守法态度的感染下,逐渐学习如何判断是非,并从内心产生自律。在教育孩子如何尊重他人时,应该首先尊重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专心做某件事情,做父母就不要去打扰。这就是一种尊重。这样,孩子也学会了等待,当父母与他人说话时,孩子会知道不能去打断。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和体谅别人的感受,进而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U(P^-J<n1
U(P^-J<n1
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多么的伟大,现在踏上了社会,经历了人生的坎坷,自己出来闯世界才发现原来做父母的是多么的伟大,学佛时,大师们常会提到“人生百事孝为先”,孩提时有几个会懂这些,还以为父母的教导是“粗暴的可恶的”非得到自己真正成人了,才知道这些道理,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的影像中就对长辈非常尊重,老爸原先在市区工作,为了家庭和两位奶奶才调到了乡下,这个对我的印象非常之深,平时照管奶奶我也是跟老爸学的,照顾好老人是做小辈的责任,所以我一直坚持每个星期去乡下看奶奶一次,而且为了教育女儿,我每次去时买东西都让孩子去买,让孩子拎在手里看老人,我欣喜地看到,现在女儿有时会问,“老爸,你看奶奶去过没啊”?这句话我相信谁听了都会感动的,毕竟女儿才十岁,已经懂一点照顾老人的孝顺之心了。 U(P^-J<n1
U(P^-J<n1
U(P^-J<n1
U(P^-J<n1
今天说了好多感想,呵呵,也许你会说我有些地方不对,但我想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总的宗旨应该一样吧,都是为了孩子能尽快懂事,健康成长,我的话是我自己的方式,欢迎大家提不同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