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试谈紫砂壶艺的造型美》 ------------------------------------------2 nU Oy-c
《紫砂造型鉴赏》 ------------------------------------------4 nU Oy-c
《秦权壶——壶之王者》 ------------------------------------------6 nU Oy-c
《诸名家供春壶之比较》 ------------------------------------------6 nU Oy-c
《解读供春壶》 ------------------------------------------8 nU Oy-c
《石瓢壶——壶之智者》 ------------------------------------------9 nU Oy-c
《井栏壶》 ------------------------------------------10 nU Oy-c
《关于老壶》 ------------------------------------------10 nU Oy-c
《曼生十八式》 ------------------------------------------12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鸣谢 nU Oy-c
本部分内容中绝大多文字资料均由Leeyale大侠提供,在此致谢! nU Oy-c
nU Oy-c
nU Oy-c
《试谈紫砂壶艺的造型美》 nU Oy-c
张守智 nU Oy-c
nU Oy-c
紫砂器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的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陶工创制了不少精练别致的壶样,这些设计都蕴含着很多美学观念。所以紫砂壶的造型美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题目。 nU Oy-c
nU Oy-c
■ 重心与稳定性 nU Oy-c
nU Oy-c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感。紫砂壶为求使用及创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圆形或对称的形体,这种造型都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并落在壶底的中心点,所以壶底的大小就在视觉上影响壶的稳定性。此外,壶体的肩、腹部位的变化,也影响着整体造型的重心和稳定性。如壶体比较矮,底部较大,造型重心就下降,在视觉上增加了造型的安稳或压重感。又如壶体较高,底部较小,造型的重心就沿中轴上升而产生轻巧和生动感。以一件简单的牛盖洋桶壶为例,它的形体比较高,为求造型稳重大方,所以壶底就做得较大,使其外观均称。又如小型竹节壶,它的肩腹重心位置靠上,而足根上部内敛,所以造型就显得轻巧。至于石瓢壶,它的侧立面近于正立的三角形,重心全靠在壶体底部,但壶底以三乳钉状支脚架空,使造型稳而不重。 nU Oy-c
nU Oy-c
■ 嘴和把在壶体上的均衡 nU Oy-c
nU Oy-c
紫砂壶的嘴和把对主体的结构均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壶体上的嘴或把手的一方过重,或是壶把向外回转得过大,都会使造型重心偏离中轴。若嘴和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和空间安排不当时,也会影响造型的均衡。 nU Oy-c
nU Oy-c
一般壶嘴和壶把装配形式有:(一)壶的嘴和把在壶体两侧以对称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具有端庄、安定的效果。(二)壶体两侧的嘴和把都朝一方向倾斜,壶把的曲度与壶嘴的伸展方向相同,这种处理形式,在取得造型均衡的同时,也产生动感。 nU Oy-c
nU Oy-c
要取得嘴、把与壶嘴的均衡,我们要因壶嘴的造型来处理。如果壶嘴是属三弯形,我们要用“三平”手法来装置嘴和把。三平就是嘴和把的最高点要与壶口取平。此外,壶嘴所占的长方形空间要与壶把相若。有时因壶把的回转位所占的空间比嘴部为大,我们便要把壶嘴安装得比壶把稍微外倾一点,并把嘴根下部稍微提高,使它高于把的底部,以求取得整体视觉的平衡。 nU Oy-c
nU Oy-c
除三平法外,嘴和把也可依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来装置。首先以壶底中心为点,以壶口为顶线,画出一个倒立的等腰三角形,以决定嘴和把的位置。这处理方法,多用在安装一弯嘴上。这种不求嘴和把在体量上相等,而是以嘴上部和把上部的曲度相呼应,并以壶口两侧至嘴、把部份相等的虚空间来取得整体的均衡。以这种手法处理的一弯嘴壶有掇球壶、汉扁壶和线云壶等,它们的造型都予以人生动活泼之感。 nU Oy-c
? nU Oy-c
■ 对比与调和 nU Oy-c
nU Oy-c
紫砂壶造形设计上的对比与调和是利用壶身各部的异同来表现。壶体量的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曲直、坯质的粗幼、色彩的冷暖等,都是构成不同视觉效果的元素。紫砂壶艺中对比与调和经常是交错的使用在同一件作品上,以取得更佳的造型外观。 nU Oy-c
nU Oy-c
如一把壶的钮部和壶身,设计者往往用以小对大的手法,做成这两者在体量上的大小对比,同时又把壶钮造成壶身的形状,使两者的设计在对比中取得调和。再以四方抽角竹顶壶为例,在形体和轮廓上,它的体面方圆结合,线条曲直并蓄,但是作者又在明确的对比中运用线、面、体等平线的过度和衔接,来取得整体造型的统一协调。 nU Oy-c
? nU Oy-c
■ 实体与虚空间 nU Oy-c
nU Oy-c
实体与虚空间是指造型体本身与形体外形相对形成的空间。恰当的虚实对比有利于加强造型的特点和装饰性,是取得造型整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壶把在壶体上回转构成的两形空间,若可呼应主体形状或其线条的特点,则可达到加强整体感的作用。又如在壶底加上支脚,将壶体架空,加强造型下部的虚空间;或是在肩上架起提梁,增加壶体上部的虚空间,或是以简单的桥形壶钮形成壶顶的透空位,这些手法都是以虚实对比的原理以增强造型的气势。以著名的大彬提梁壶为例,这壶的重心在壶体下部,造型稳健庄重。但通过提梁的回转,构成壶体上部的虚空间,使整体舒展大方,增加了整个造型气势。提梁所形成的完整空间,亦增加了造型的装饰感。 nU Oy-c
? nU Oy-c
■ 整体与局部 nU Oy-c
nU Oy-c
壶的口、颈、肩、腹、足、底、盖、钮、嘴、把、流等相对于整体而言都是局部。这些细部都要统一在整体设计中。它们要服从整体,并要做到与整体有机的结合。 nU Oy-c
nU Oy-c
壶的口沿、底边、圈足都是造型的局部,也是造型变化的细部。这些口沿、底边与圈足的转接线条要交待明确,干净利落,致使造型能与人明快精确的感觉。 nU Oy-c
nU Oy-c
至于壶盖,它的结构可分为嵌盖、截盖、压盖三类。一般瓷壶因成型工艺的局限,所以嵌盖形式较多。但紫砂壶无釉,手工形成精细,所以嵌、截、压盖结构兼有。从壶口与壶盖结合上看,嵌盖和压盖结构形式变化丰富,而截盖的结构则使壶体与盖面连接一体,加强造型的整体性。但是,无论是用那种结构的壶盖,在整体造型上都要做到“贯气”,即使有肩有颈的壶体,也要注意盖面与壶体或肩部的轮廓相贯通。 nU Oy-c
nU Oy-c
壶钮的造型为求取得与主体的协调,设计者往往将其外形做成主体正立形或倒立形的缩小,或是主体和盖面外轮廓的延伸。钮部造型虽简单,但细部的处理仍要做到一丝不苟,防止呆板粗糙,钮部与盖面的衔接,应注意过度自然,防止生硬。与壶盖浑然一体。此外紫砂壶也有用贯接线结构接合嘴和把的,就如汉方壶的嘴和把就是用明接法处理。这种结构,外形明确,线条交待干净利落,增强了方壶造型的鲜明特点。 nU Oy-c
nU Oy-c
■ 紫砂壶造型的有机形态 nU Oy-c
nU Oy-c
在陶瓷生产中,自轮制成型工艺发明后,圆形器便成了器形的主流,这是因为圆器使用方便,易于生产。但是轮制成型的器物受到同心圆的制约,形体只能上下有变化,使造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而紫砂壶则用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基本手工成型,这使宜兴陶工不单可制作圆形等类的对称形体,亦可做出许多非对称和有雕塑感的壶类。这种有机造型的形体,具有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造型领域的扩大,使壶体的设计样式更丰富多变,花货类中的树瘿壶、束柴三友壶、南瓜壶和梅干壶及光货类中的伏虎壶、追月壶和小之泉壶等都是非对称形式的有机造型表现,这种造型是通过周视效果来表现其整体统一感,其设计是多层次的结构变化。设计者把造型最富变化的线、面、体表现在壶体的主观面,通过视觉的流动,使各部分造型在连续变化中取得有机的溶合。如南瓜壶,它以视觉上的回环转向来表达自然生机的变化感和造型上的整体感。 nU Oy-c
nU Oy-c
■ 组合套叠结构 nU Oy-c
nU Oy-c
日用陶瓷的组合套叠结构,是方便使用和存放时节省空间。组合结构除要满足实用功能外,在造型上也要取得各组合件的变化与统一。近年宜兴出产的组合套叠茶具,除符合茶具的使用功能外,更充分利用紫砂原料性能和成型工艺的长处。以竹炉茶具为例,它以紫砂传统中最熟悉的竹为题材。在造型结构上,设计者以上段竹干的空间为容水的壶体,配上嘴、提系、竹桥盖钮等附件,做成茶壶。竹干下段则以等距分割四个方形洞口,内装四个茶杯,中心有一小盅点燃酒精,备温茶之用。造形无论是套叠起或分拆开都能达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nU Oy-c
nU Oy-c
紫砂套茶具是紫砂壶艺创造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从这里可以说明,只要对不断变化的生活需要深入研究,创作者必然会生产出在功能和结构上有所突破的设计,而这种创作意念,正是紫砂工艺发展的本体动力。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紫砂造型鉴赏》 nU Oy-c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nU Oy-c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nU Oy-c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nU Oy-c
A、圆器 nU Oy-c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nU Oy-c
井栏壶(顾景洲) nU Oy-c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nU Oy-c
B、方器 nU Oy-c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 nU Oy-c
方钟壶(潘持平) nU Oy-c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nU Oy-c
C、自然形体 nU Oy-c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nU Oy-c
D、筋纹形体 nU Oy-c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筋纹器形体是从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壶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筋纹器壶艺造型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数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壶艺和壶体与壶盖结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机械。每一等份、每一壶口半圆线、弧线等都要计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 紫砂壶这三类造型的形制,几乎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四方竹段壶既是筋纹形体又是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造型;六方掇球壶乃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nU Oy-c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紫砂艺术收藏家所乐见。 nU Oy-c
感谢网友“难得壶徒”提供稿件,更多请见茶语论坛。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秦权壶——壶之王者》 nU Oy-c
秦权壶,此款壶仿秤砣形制,现多见高秦权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统一了度量衡,秤权亦以秦为准,故称秦权壶。权,秤砣也。 nU Oy-c
壶身高耸由下至上收敛,自然流畅。流短有劲,环耳形把手,不矫不扬。嵌盖微鼓,亦另为截盖制,沿与盖品浑然一本。钮似桥顶,应信权之系耳。壶形整体简练,古朴,大方。 nU Oy-c
现见清林园所制传器,赧翁铭,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枰来,切壶切茶,趣意无穷。汉棠之秦权,借书画唱和,同古穆沉静之是,更添了艺术的内涵。裴石民有一款,串顶秦钟壶,与秦权相似,可能是改进之作。现代顾建芳的一款仁人壶,从总体形制上来看,也是从秦权蜕化而来。但我自家认为,秦权款,有王者风范,不怒自威,犹如六合在握,稳守金汤,实乃壶之王者。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诸名家供春壶之比较》 (抄录节选) nU Oy-c
nU Oy-c
“供春”就对宜兴紫砂而言,他是有史所载的’始作壶者”,而其供春壶则是演变为宜兴紫砂的符号,其蕴含的文化信息量,足以让所有紫砂业界人士所畏敬.供春壶造型,雅秀古朴,形式上看似较为自由,而在制作上却处处显示着传统文化中的内圆外方,刚柔相济,宽松与法度的对立与统一,是中国文人欣赏文房雅玩”大巧藏拙”之典范.这也是近代文人雅士在紫砂器皿中最为推崇的造型之一.在与文人交往较多的诸多紫砂巨擘大匠几乎大多作过”供春壶”,清末黄玉麟,江案卿,民国有裴石民,顾景洲,邵全章,现今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等等都重新演义过”供春壶”,笔者在制作供春壶的实践过程中曾经反复参阅观摩前辈大师所作的供春壶,并较为详尽的在造型上,表现手法作了一些比较. nU Oy-c
nU Oy-c
现今留存的供春壶中,黄玉麟(1842----1914)黄氏供春壶.气宇轩昂,凝重大度,刻划文饰有金石味,凹凸变化自然古拙,笔者认为”供春壶”是黄玉麟与吴大徵(1835----1902)结合的产物.吴大徵是文人长金石字画,也是大收藏家,黄玉麟客居吴大徵家,所见所识当然不凡,就供春壶文饰线条变化,表面几里运用,壶形的内在张力都是艺术的杰致.就单一紫砂艺人没有文人参与要达到如此艺术成就是很难相象的.至于供春壶所取为何形,顾景洲先生曾有论述”该壶为黄玉麟仿供春壶式,形似仿生香橼一说似树瘿,树皱满身,理纹缠绕,”’取瓜蒂为盖’”寓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朴归真的意境,大智若愚的势态”.(以上引文为徐秀棠先生所著<<中国紫砂>> nU Oy-c
nU Oy-c
顾景洲先生是当今艺术成就最高的紫砂泰斗,在四十年代,八十年代都制作过供春壶,景洲先生将供春壶理解为”瓜不瓜,橼不橼”就其理解而言他追求的应是”形而上”的高级形态,然儿,景洲先生由于个性的局限性,加之平时一贯的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由于思维惯性下,还是强调了”形”,过分强调形体比例,使之缺乏自然的灵动,在壶形上既没有突破,嘴和把的处理略显僵化,凹凸对比保守,文饰的刻划也相对呆板,线形于黄氏供春壶刻划的线形相比明显示弱..但”景洲供春”所藏匿的文人气息,以及显示出作者个性中的倔犟与自信是黄氏供春所不能比拟的. nU Oy-c
nU Oy-c
在近现代紫砂艺人中,裴石民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人物,他没有师承,而且是半路出家,但其艺术成就而言,不管是花货,光货,文房玩物,山石案供都似乎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裴先生意趣高雅,交结了许多文人雅士,素有陈鸣远第二美誉,以我之见裴先生的成就应该在陈鸣远之上..笔者曾藏一件供春壶,可惜缺盖,.已故徐祖纯老先生曾作过鉴定,定为裴先生作品.壶形略显椭圆,壶面几里如同山核桃,纹理妙若天成,凹凸变化大胆夸张,嘴与把对比巧妙,一虚一实张驰之道运用自如.妙生意趣,跃然壶上.壶身很轻,托于掌中,似要漂浮一般..裴先生求变,他的供春壶与黄氏供春壶是不一样的.裴先生强调趣味,每一变化如同一次调侃,一种洒脱,读玩裴先生的供春壶有轻松感. nU Oy-c
nU Oy-c
裴先生替黄氏供春壶配盖,后人称是”张冠李戴”.黄氏供春壶与裴先生的林芝盖确有不协调感觉.储南强先生好似在作拉郎配.”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两位金易之而来,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后人评说;”裴黄配”是供春壶史中一段画蛇添足的败笔.因为黄氏与裴先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供春壶.裴先生作壶求趣,正同陈曼生所说”字画不必十分到家,但求有趣”在看似漫不经心,随心所欲中沿漏一个”趣” nU Oy-c
nU Oy-c
”天下第一狮球”江案卿所作供春壶,有点想当然,依瓢画葫芦,但嘴和把与壶身衔接好像无法适从,看似有些轻率.但表面几里极为丰富,处理得游刃有余.不失为名家风范.相比邵全章之供春壶,后者却显得很从容.邵氏供春壶嘴,盖,把以及壶身表面的处理似乎都毫不在意.但无处不是显示一种随意的老辣.这种功力展示,令人望而生畏.敬畏之心由然而生. nU Oy-c
nU Oy-c
当今在供春壶的制作上,徐汉棠,徐秀棠两大师兄弟有着不同的追求,徐汉棠大师的供春壶是情绪化的极致,他丢弃了传统供春壶的一些旧程式,努力走出他老师景洲先生的阴影.他的林芝供春壶形是写意的,这点很像邵全章作品的精神,在具体制作上他娴熟的技法在他的供春壶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把350cc容量的茶壶,重量只有二两多(约120多克)简直是匪夷所思! nU Oy-c
nU Oy-c
徐秀棠大师所作的供春壶是传统的,然而徐秀棠大师文学艺术的素养,使他的供春壶走上了供春壶的新台阶.他在供春壶的制作上外形上继承了顾氏供春的文静,在文饰线条的处理上则自身金石书法功底在壶身得到充分展示,徐秀棠大师图案布排参差合法,线形肥瘦粗细变化多端,在这点徐秀棠先生超越了黄玉麟. nU Oy-c
nU Oy-c
汪寅仙老师的供春壶也是非常值得学习鉴借的,她的供春壶告诉我们,她是在用她的方式,观点学养诠释着她心中的供春壶. nU Oy-c
nU Oy-c
《解读供春壶》 nU Oy-c
nU Oy-c
■ 供春壶的造型 nU Oy-c
nU Oy-c
供春壶是最具典型意义的文人壶!她是写意的紫砂,供春壶的造型来源不应该是树瘿,后人的评价是对供春壶的一种误解,供春壶的造型形式更多的应该理解成一个抽象的瓜形,她暗示紫砂发展的来龙去脉,从“生”到“长”再至“孕育”的过程这样理解,也就可以就可以明白供春壶的造型意义 nU Oy-c
nU Oy-c
供春是紫砂文化探究的第一个历史人物,也是紫砂传承的“首节”!“金沙寺僧“是虚幻的”是紫砂文化史上一个形而上的“神”,供春是根植于民间的“人物”。所以供春壶只有瓜蒂(盖),没有藤蔓。 nU Oy-c
nU Oy-c
供春壶是紫砂的”符号”,在造型上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如同供春在金沙寺学艺的故事一样,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没有必要去考证.故事本身只是要说明的这位”始作壶者”的传承关系.他要告诉我们的只是紫砂壶的文化传承是和佛教具有的血缘关系!五瓣的瓜蒂,瓜蒂上端的圆顶这些都在提示我们后人这是“佛教在紫砂上的印记”!! nU Oy-c
, nU Oy-c
供春壶的造型是紫砂造型中最抽象(也是最具争议的造型),制作上自由度也是最高的.但这自由度也是建立最严谨的法度空间上.(这有点象七言诗过渡到词,形式放开,格式更严).它强调造型整体线性比例的合法,每一个局部的任意”放荡”.每一个文饰的布局,每一根线上线的粗细,嘴,把,壶体等无所不在的变. nU Oy-c
因此供春壶绝对不是一把随随便便新手就捏的造型! nU Oy-c
nU Oy-c
■怎样欣赏供春壶 nU Oy-c
nU Oy-c
假如理解以上的观点.也就不难读懂供春壶.但,在技法,造型和欣赏又不可和其它传统造型完全一样地去理解.供春壶的符号意义决定她沉重的背负。 nU Oy-c
nU Oy-c
供春壶的符号意义不仅仅表现在造型上,表面每个大小,深浅不一块面,文饰都有独特的象征含义!她告诉我们紫砂是什么样子的!该怎样玩紫砂!怎样通过“玩”完成“修身”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身!这就是“韬光养晦”! nU Oy-c
nU Oy-c
供春壶是紫砂史上最富有想象力,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作品.每个作者成功演绎的供春壶都有着鲜明的”个性”,黄玉麟的苍劲,古拙.裴石民先生的文人意蕴的轻松随意.顾景洲却在他的供春壶上表现了作者的自信,清逸. nU Oy-c
nU Oy-c
在技法上,看作者对形地把握.以及每一个局部变化的连贯性,传统造型的紫砂壶,嘴把的造型气息要”贯穿”,供春壶也不例外,甚至要求更高,不但嘴把形的气息要”贯穿”,而且在细微的局部变化上它强调也需要变化.在壶的主面上也一样,文饰形成的块面,或阴或研,凹凸有致,纹线的粗细,刚柔等……(只有点象欣赏书法作品,墨色的变化,章法,布局,字型结构) nU Oy-c
nU Oy-c
■供春壶的启示 nU Oy-c
nU Oy-c
我偏爱供春壶.不仅仅是形式的自由.更是因为它显示的人文精神.供春壶是和当今紫砂圈盛行的媚俗,脂粉气格格不入的.它用最原始,最朴实的的外在形象和人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和人(玩家)逐渐融合,共同提升到一个”境界”(人通过和它的交流以达韬光养晦修身养性),而壶则通过泡洋把壶内在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与人共勉. nU Oy-c
供春壶的文化传承本质上是紫砂文化的传承! 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供春壶是紫砂符号的缘由!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石瓢壶——壶之智者》 nU Oy-c
石瓢壶,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此款应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 nU Oy-c
nU Oy-c
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份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nU Oy-c
nU Oy-c
此款初见于杨彭年年制,曾分别于陈曼生,瞿应绍合作,诗书画印于一壶,格调高雅,时称三绝壶。一提梁款为沪上八壶精舍唐云所藏,一款存上海博物馆。 nU Oy-c
近现代,朱石梅,顾景舟亦多制此款传世。景舟曾于1948年同时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画坛名宿。亦有高振宇辈,制出椭圆石瓢,也算是石瓢一奇葩。我亦偏爱此款,认为此款充份体现了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称之为大家,可视为壶之智者。 nU Oy-c
nU Oy-c
nU Oy-c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井栏壶》 nU Oy-c
井栏壶也是传统款式之一 仿水井石栏圈的形式所制 可分为 高井栏 低井栏 和方井栏(六方 八方) 但于壶的整体形式却没什么大的改变 但是在细节 如钮 流 把 盖上的处理却有着细微的变化 也可以从是看出历史的痕迹 另外井栏壶简单的形式留下很大的发挥的空间 在装饰手法上的运用也层出不穷 诗书画印皆可点睛 nU Oy-c
nU Oy-c
最早的此款图录见于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两款井栏(俺手头资料所限) 壶底圈略大于肩 呈井栏状 古朴 简洁 有苍驳意 高柱钮似乎是壶身的缩小模型 与壶身呼应 相得益章 当然另也有桥式钮 牛盖钮 愚以为 牛盖莲子壶之款式应由井栏衍化而来 据曼生铭:\'维唐元和六年 岁次辛卯 五月甲午朔 十五日戊申 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阑并石盆 永充供养 大匠储卿郭通\'及"此是南山石 将来作井阑 留传千万代 名结佛家缘 尽意修功德 应无朽坏年 同沾胜福者 超于弥勒前 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 由此段铭记看来 井栏壶形仿唐代零陵寺井阑为式 反观今所见之牛盖莲子 乃多仿此古井阑式 概同源也 井栏壶流多一弯嘴 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 长似鲸虹 短如鹰喙 曲直皆微妙 把圈多现大弧 也有演以方手把(多见于方井栏款) 圆略呈下垂态 外扁平里多圆润 方把刚俊挺拔 稳健有力 底圈而大 丰亭饱满 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 此壶式也应属曼十八之列 一改当时繁琐 守旧 题材狭窄贫乏的局面 以其造就简洁 明快 新颖的壶式 耐人寻味 搏得当时文士的青睐 多少年来经历时间考验 终成紫砂壶式中的传统经典 后来之匠师从井栏之中汲取了不少灵感 nU Oy-c
nU Oy-c
顾老生前甚爱此式 时为揣摩 现从其传世佳器鹧鸪提梁中亦能见井栏身影 另有现代吕尧臣以独步紫坛的绞泥手法饰之 更是锦上添花 给井栏之制注入新的活力 其天际壶就是绞泥手法与井栏壶制的一次完美结合 另吕氏之八方凌云壶 及玉屏移山壶 也可称为方井栏中之典范 规矩之间不失灵动 沉朴之内亦含变化 点线与立面棱角分明 把井栏之款演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另凌锡苟 与谈跃伟合作的荷塘蛙声壶 也不失为在井栏壶式上加以大胆创新的一次尝试 nU Oy-c
nU Oy-c
汲水思源 乃此壶蕴含的人文意识 方圆周正 是此壶酝酿视觉美感 观此壶 犹似任尔风吹雨 我亦悠然闲庭度 可称之壶之隐者。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动物造型在紫砂中的运用是很常见的,例如马上封侯等等,在塑造此类形象时如同其它所有艺术门类,眼睛是关键。而阁下这把壶动物造型的塑造显得有些粗糙,不够细腻。 nU Oy-c
nU Oy-c
nU Oy-c
nU Oy-c
关于老壶我是不知道,这个必须得问经常和贩老壶的人才可以确定真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老壶的做工一般都是不怎么讲究的(当然那是时候也是有高手的);1。从泥料也可以确定大概是哪个年代的;2。从壶的内外做工来看;也就是哪个时候制壶的一种风格(也就是流行趋势) nU Oy-c
nU Oy-c
从你的图片看,温度是烧高了,底下起泡了。壬戌年应该是1922年。民国11年。但是光丛图片是肯定不能够确定真假的。 nU Oy-c
nU Oy-c
老壶必须要多方面的来证实真假,缺一个方面都是不成的,因为现在有专门仿老壶的贩子,他们也是从多方面来仿的,比如仿配民国的泥巴,仿制民国的壶,而且做工也是仿做的一样的垃圾,然后再做旧,出手的价格一般都不低。而且贩子一般都是有真壶的实样,卖的都是假的,真的自己留着的。 nU Oy-c
nU Oy-c
普通的民国壶(不是名人)价格市场一般也不高,前年听说在我们这里大概也就在600左右的样子,现在我估计应该在1K左右,当然这个是我个人估计,或许要高于这个价格,行情我不了解。 nU Oy-c
————Anyfun nU Oy-c
nU Oy-c
nU Oy-c
《曼生十八式》(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