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老街》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去张堰的这一天,天气晴好,在一辆叫“枫戚线”的公交车上我向售票员打听张堰老街下车的地方,当我报出“张堰老街”的时候,她重复了一遍后,一下子显得有点迟疑,思索一会然后对我说:要不你到“东大街”下来吧。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原来以为那位大姐路也不熟,正怀疑自己下错了地方,可脚步稍往一个街口里面走几步,定睛一看,原来是有一片老房子在那儿的,从一条街的两边错落延伸,慢慢的感觉到与下车的那条新马路的喧闹形成了一种反差,颇显安静,越往里走这种体会越是浓郁,边走边打量起四周的环境,发现说这是老街也不是很正确,原因是老房子的中间夹杂着一些后造的房子,有铝合金门的理发店,饭店等,但也有民国或者更早些很象清朝的建筑,黑黑而有点破败的瓦片,上面长着一些矮小而青绿的野草,窗是老式的那种“窗格子”木窗,很象古装片里用手指一戳就碎的“糊纸窗”,只是有人住的那些已经换成了玻璃,多了一份现代气息,少了一份古意,一路上,以阿婆阿公居多,多是渡着悠悠闲闲的步子,把握着这条老街上一种总体上比较“清逸、淡然”的气息,偶而有孩童从屋子里小跑出来,嘴巴里说些什么,也是并不张狂的样子。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走了一会后,发现这条街其实并不长,到了街的出口后,横在面前的是张堰的又一条新街,一派车水马龙的样子,点拨的内心变的热闹起来。穿过了这条街走了一段路后才发现,有一片更大的纵横交错在一起的老街,先是一条多是两层老房的老街,底层有开服装店的,有卖百货的、也有小吃店的。拐过这条细瘦的老街,隔壁的一条街路面相对开阔,在老店新开的药店斜对面,居然还有一家卖“洋布”的洋布店,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孩提时代,整条街弥漫着80年代的气息,街上行人稀少,但看这条街的街况,估计这条街那时确是张堰最大的一条街,只是现在新街规划外移,这里又不接壤占地利的新马路,所以发展总是滞后了。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后来又看了其它一些地方,也是大同小异。碰到了街旁正三两闲谈的阿婆,于是问:阿婆,知道张堰有什么古迹哇?其中一个阿婆说:“张堰啊,好象没有什么古迹的。”在我的提示下,她说:“原来是一个前朝石头垒的板桥的,只是拆了,五六十年代造了一个新的,要么张堰公园倒是有历史的。”据我所知,也是张堰吸引我来的地方:一是它是金山的四大古镇(枫泾、朱泾、张堰、亭林)之一,二是传说东汉的张良在这住过,它的得名也与此有点关系,还有曾在张堰公圆看过书的海瑞、当然最近沸沸扬扬的“南社故址”也是其中之一。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在回来的车上凑巧听到了一则关于张堰的玩笑:说解放前侵占过张堰的日本老兵,现在到张堰来肯定仍然能认出当初的街。说这话的人无疑想突出张堰的老,但玩笑归玩笑,张堰确是蛮古老的,这些老房子只是活化石,关于它的历史能说的还有许多。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张堰公园》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张堰公园,据史籍上记载,颇有渊源的历史和波折的故事传承,有人写过关于它变换的脚步留痕,想必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它古老的曾经了。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话说其在元代是当地望族吴良用私宅,经过几代经营,到了他的子孙后代,明代世孙吴梁(贞石)手里加以扩建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吴家花园”。清朝吴氏家道中落于乾隆年间,将花园卖给钱家成为钱氏义庄的一部分,俗称“钱家花园”。民国期间钱氏家境渐衰,花园又卖与别家,但人们仍称之为钱家花园,解放前期花园荒芜一片十分凄凉。1953年起公园曾一度定为“人民公园”,1956年政府发动群众整理布置,重建了部分景点,1958年初步建成张堰公园,并于1960年免费向百姓开放。“文革”中因为人们忙于“文革”,所以公园建设和管理停滞,“文革”后重修公园,于1980年起向游客发售门票,原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为公园题写了园名。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我去看到的现在的张堰公园坐落在张堰镇中部,花园路20号,总面积达到41亩。我经过打听,自己摸索去的时候,感觉张堰公园的位置在老街的靠里一点,似乎要接近那里的市河了,因为不知道这个公园有免费这回事,所以面对门卫走进去,心里竟有一种虚脱的感觉,边走心里边在打鼓,是不是会被一声“喂,喂,喂”叫出来呢?所幸的是他看我的目光是一只慵懒的猫看一只老鼠一般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不怀好意的表现。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传说明代名官海瑞曾来过张堰公园,说是那时他年龄尚小,当然是还没作官的时候,说那时与吴梁是亲戚,交往很深的海瑞幼年时在此绿荫遮蔽,花香盈鼻的园里读起了书,成为后世的一段美谈,他曾从故乡海南岛带来名贵盆景古松两株,送给吴梁后移栽成树,清代钱氏倚双松建楼三间称之古松楼,咸丰辛西兵焚园中双杏双松古松楼俱毁。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关于它的真实性已无法考证。我去的时候怀着一个传说,悠悠的搜寻曾经的故事,总期盼能从一片物语中找到什么。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张堰公园并不大,但总体感觉绿化面积很多,碰到花树繁茂的地方,路径窄小处,还要斜着身体走过去,到处都是葱葱郁郁,如果是夏天,当然是避暑的首选之地。走了不过一段路,从绿影中移出一处长廊来,未走进长廊,已听得一片朦胧的吆喊声,只是声音并不大,穿廊而过,走上较高的古建筑才发现这里俨然是一个老人的乐园,他们都在很认真的“小来来”,一副副沧桑的面孔,说着“吾奴”的话语,脸上则是阅历过张堰变迁的风霜皱痕。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他们没有理会我,就象我没有理会他们一样,我自顾环绕走廊兜了一圈,屋后原来还有一条小桥将公园分为二处,桥是玲珑的小,因为后面空间不大,又从桥的那边回过来,向前走,居然遇到了一只大铁笼和几只小猴子,看到我来,它们倒有了兴趣,急忙贴着笼子努力挨近我,似乎想对我说些什么,猴子放在此处,管理者无疑想开辟公园的生物气息,驻扎“亮点”,可我倒觉得于园子整体布局有些脱节了。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小小世界,有廊,有桥,有湖,有亭,景点倒是不少,这不我顺着一条小道往横向一边的廊亭走,在另一边又是一座桥,是仿古的石桥,与湖水,旁边的草木安置在一起,是有几分风致的,我从桥上经过,也算是景中的人了。再望前走,一片类似草坪的小广场,上面还放着几块简洁的石头,颇有现代艺术的风格。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最吸引人的倒是靠近公园大门的一个角落,一座小土丘,上面还有一个顶是结芦的亭子,顺着古色而错落的石级走上去,有一种访古探幽的心灵体验,到了上面,近前的亭子显得精致小巧,加上两边古朴的百年古松,和闲开一处的兰花幽草,感觉似乎到了“竹林七贤”吟诵诗文的地界,很是悠然,只是放在一边的一蹲年代久远已显苔鲜班驳的石狮,多少有些面目狞厉,严肃异常,破坏了一点气氛。
|8"HTBb\CW |8"HTBb\CW 几块长条的古石横架起来成了石椅,很佩服摆设的人的因地制宜和独具匠心。一块门碑的安放的恰到好处,一块不知怎的却在另一个地方睡着。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公园整体的布局显得林木参天,径亭相通,幽幽清清,虽然有局部细节上小笔触的遗憾,但还是能追寻到一点古意的。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乘车线路:(经过张堰的有)
|8"HTBb\CW |8"HTBb\CW 外卫线地铁站出发:外卫线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松江汽车站出发:松卫线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金山朱泾汽车站出发:金张卫支线 朱山线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金山石化汽车站出发:卫嘉线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8"HTBb\CW 金山枫泾汽车站出发:枫戚线
[ 此贴被文艺委员在2005-11-10 00: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