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q 地震参数
+S%@
/q +S%@
/q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S%@
/q +S%@
/q 纬度:31.0°N
+S%@
/q +S%@
/q 经度:103.4°E
+S%@
/q +S%@
/q 深度:14km
+S%@
/q +S%@
/q 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
+S%@
/q +S%@
/q 最大烈度:11度
+S%@
/q +S%@
/q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S%@
/q +S%@
/q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S%@
/q +S%@
/q 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S%@
/q +S%@
/q 历史背景:
+S%@
/q +S%@
/q 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二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S%@
/q +S%@
/q 地震成因:
+S%@
/q +S%@
/q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S%@
/q +S%@
/q 地震类型:
+S%@
/q +S%@
/q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S%@
/q +S%@
/q 震源深度:
+S%@
/q +S%@
/q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S%@
/q +S%@
/q 影响范围 : 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海南、香港、澳门、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S%@
/q +S%@
/q 损失及伤亡情况
+S%@
/q +S%@
/q 全国各地伤亡汇总 (截至2008年10月8日12时)
+S%@
/q +S%@
/q 遇难:69229人
+S%@
/q +S%@
/q 受伤:374643人
+S%@
/q +S%@
/q 失踪:17923人
+S%@
/q <d8Yk>R 经济损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
<d8Yk>R <d8Yk>R 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