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孩放学回来捎上老师的话:参加数学比赛。本想不允,数学比赛,平时校外的课没上,自然不会有好成绩, M<#)D
M<#)D
但校内数学成绩还可以,免不了有些骄傲,这次让他参加,以作为正面教育的话柄,于是点头同意。 M<#)D
M<#)D
第二天放学回来说,参加比赛要进行赛前的辅导,地点在市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分三次完成,交上150大洋。可以,画上地图, M<#)D
M<#)D
告诉具体乘车路线,孩同意。 M<#)D
M<#)D
第三天放学回来说,老师说全校3人,叫你开车接送。晕!老师的话是金口,不能不听啊! M<#)D
M<#)D
3周的周六接送,在市区辅导点等两小时。原来是全市性的辅导,那个车多,人不敢离开车,作好被赶鸭式迂回运动。 M<#)D
M<#)D
今天5:30起床,6:00检查车辆,6:10出发接另两同学,7:20到市北初级中学比赛点。看学校处西藏北路上,算交通流量大的 M<#)D
M<#)D
路段,比赛结束时,校门口要堵塞,赶紧找地方安全停车。在南山路停2:45分后,校门口严重堵塞,而我顺利轻松接到3小孩,步行到南山路返金山。 M<#)D
M<#)D
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局部阶段性战役结束。 M<#)D
M<#)D
M<#)D
M<#)D
由此而想:现在的小孩从小到大,要花费家长多少的心血,这个况且不说,而我们的“素质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俞正声书记前几天在东方网上也坦言回答不出出。 M<#)D
今天的文汇报头版《考证热:把孩子送进又一场角逐 有关部门考虑减少竞赛加分,逐渐让证书与升学脱钩》,说是这么说,可执行起来不知要猴年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