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97阅读
  • 4回复

外婆家的欢庵镇——故去的江南水乡小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nda_flz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05-23


我想起1984年前的外婆家——朱行欢庵镇。也是一样的江南水乡小镇。

弯弯石拱桥,河面的水胡莲、菱角,春天桥边高大的泡桐树花开万朵、朵朵怒放,河面来往不息的小舢板、小帆船,坐在圆形木桶里用手划水采菱角的小姑娘,临河边粉墙青瓦的楼房,窗子开着,从窗子里伸出的竹竿上晾着的衣服,还有镇外河边的房子大多不靠水,河边都种了竹子,春天就能吃到清香的春笋。

镇内弯弯的石板路两旁都是些临街的铺面房。解放前曾是布店、酒店、烟纸店、冥纸店等等,解放后就变成供销社、饮食店等等,但那些高高的柜台还在。我小时最高兴的事之一就是拿着外婆给的两、三分钱,踮着脚到高柜台前买大大泡泡糖(上海天山回民食品厂出的,有小女孩吹泡泡糖的头像的那种),还有话梅糖、老鼠误(其实是一种形态象老鼠屎的金橘和话梅混合做成的小丸)。

街两边的楼绝大部分都是木结构的,也不知有多少年头了,楼前的街沿台都磨得光滑无比,上面还有廊檐水滴成的小坑。这些楼都有个大大的天井,天井可是我们玩儿的地方,有水井,有金鱼缸里的金鱼,有笼子里养的画眉,有葡萄架上的葡萄。楼下是客堂间,有红木的太师椅、八仙桌,外婆家还有别家没有的螺玷的红木圆桌和圆凳,有一个雕花漆花的的大屏风,还有一个红木算盘。楼下的另一间房有一架织布机,已经有年头了,经线是由各色线编排而成,每根线都穿过一个重重木篦子,布机下面有个机关,类似风琴的脚踩扳。先把木篦子向前推,再踩一下脚板,经线就上下分开成两排,将手里拿的的梭子(织的是纬线)就从左掷到右,再将木篦子重重得放下来,就把那根纬线织好好了。如此周而复始。外婆就经常坐在那织布机前忙碌。我小时候的衣服、鞋子都出自那部布机。
木楼的楼梯走起来吱吱嘎嘎地响,楼上是卧房,有雕花大木床,夏天挂着蚊帐,铺着已经油光发亮的滑滑的竹篾席。
木楼的楼顶是青瓦,有一块玻璃在楼顶作透光用,青瓦上还经常长一种植物,叶片厚厚的,有时候还开一些五颜六色的小花。对了还有雕花的木窗。

不过,这些现在都成了断墙残垣,只剩下美好回忆了。


思乡啊思乡。

"+T`{$Z=C  

这是个芝麻点大的小镇,一度凭借欢庵的香火以及方便的水路漕运盛极一时,解放后就日渐萧条。外婆本是钱庄的大小姐,由于从小耳朵有点背,就上了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年轻时嫁到了当时还十分兴盛的欢庵,可是好日子并没过多久外公就因为解放而被“解决”了(可怜是个文弱书生啊,因为政治上的极端不敏感而帮初解放时的国民党余部刻了个章),外婆可说是见证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她老人家风烛残年还守在欢庵。去年我妈还接她出来好照顾她,可她住了一个多月还是坚决要回去。她的意识已不大清晰,经常有幻觉,所有的幻觉都是有人要杀她,要放火烧她的房子等等。可怜的、一生老实八交、与人为善的外婆,近的事完全记不起,所能记起的只是她年轻时、盛年时遭受的种种迫害。妈妈没有办法,只好雇个人不时得去照顾她,隔一两个星期过去看看她,帮她洗洗头,洗洗被子什么的。

发帖
1667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5-23
好文章~~~~~~加精
离线冰君清
发帖
24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5-23

我阿姨也是朱行欢庵的,嘻嘻

[em07][em07]
离线江南

发帖
1448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5-23
动人~~[em01][em01]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呼号:BG4CBI
车会是我家 关心爱护靠大家
离线金龙鱼

发帖
652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5-23
好文!顶[em05]
生活,选择平淡.人生,乐在其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