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最集中、成员社会职业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以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主国家、并力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西方进步文化、促进社会革新为主要宗旨的民间组织。南社名称的由来:“南”是反对北方清王朝的暗喻,也是“操南音不忘本”的涵义所在。
南社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社员遍布长江三角洲地区,也远及华中、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诸省,有个别人来自海外。南社有苏、浙、闽、粤、湘、辽六个支社以及新南社、南社纪念会,其总人数共达1650余人。南社与上述各地形成声气相通、人才汇聚的社会先进人文网络,其根据地及活动中心是在上海租界,以及附近地区金山张堰与苏州吴江等地。南社的创始人是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南社创办前的首议之地于1907年在金山张堰镇高天梅家“万梅花庐”内。南社第一次雅集(又称成立会议)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举行。南社共两位主任,前为吴江黎里柳亚子,后为金山张堰姚石子(即姚光)。
南社纪念馆
“上海南社纪念馆”经上海市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1月正式批准成立,设于金山张堰姚石子故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内。该故居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一个重要据点。该纪念馆是当前国内唯一的一座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并将不断丰富内容的平台。她综合反映了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史实。她将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人文史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先进文化交流的基地。
南社纪念馆宗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发扬、研究和探索;向共众进行历史、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教育;与海内外有关团体、机构及专家学者保持长期的咨询、合作和交流。
姚光故居
姚光故居位于金山区张堰镇新华路139号。2004年由金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光(1891-1945),字凤石,号石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南社第二任主任(即社长)。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后由姚光继任。故居系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座东朝西,有前后4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每幢上下10间,加上东侧楼厢房4间及平房14间,计58间,建筑面积共1784平方米,占地面积1688平方米。1937年,日军侵占张堰镇,姚光离故居蛰居上海,编著《金山艺文志》。2006~2007年5月,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关心支助下,金山区政府与张堰镇政府共同实施修缮该故居第三、四进院落。同时在故居内筹建“上海南社纪念馆”。
该故居为典型的清末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院落布局。现存建筑共有四进三庭心,全部采用木结构,梁架为圆作,由于在最后两进檐口下方采用了斗拱等构件,使得出檐尺度较大,其斗拱造型朴素,有较强的装饰意味。一楼厅堂采用方砖铺地,二楼则为木地板。总体来说,姚光故居无论在建筑的历史、艺术方面,还是作为南社重要成员姚光活动足迹的历史记录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本文来自:留溪生活论坛——“南社、上海南社纪念馆、姚光故居”简介
原文链接:
http://www.liuxilife.com/bbs/read.php?tid=1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