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蛇的猫》 v<c@bDZ>
新壶到手先不要急着用,洗刷干净之后,灌满开水,静置几日.中间可换一换水.用茶水泡也行.但也需要适当换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去除刚烧好的茶壶内的异味和火气. v<c@bDZ>
切忌用开水煮! v<c@bDZ>
泡几天之后,再刷干净,就可以使用了. v<c@bDZ>
准备一块茶巾(毛巾之类的软布)是必要的.喝茶的时候可以随手擦拭. v<c@bDZ>
对于养壶,首先要看你喝什么茶.如果是乌龙一类,需要不断在茶壶上淋浇茶水,再用茶巾不停擦拭,稍微麻烦些.如果是绿茶、红茶、普洱之类的,则可有多种做法。或者像喝乌龙一样淋浇,或者不这样做,都可以,就看个人的喜好。 v<c@bDZ>
还是那几句话,不管你喝什么茶,采用什么方式养壶,多使用和保持壶的清洁是很关键的! v<c@bDZ>
v<c@bDZ>
对于茶水淋壶的养壶方法,见仁见智。 v<c@bDZ>
v<c@bDZ>
我在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时候,也爱用此方法养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抛弃了这一作法。感觉茶水淋壶仅适合像潮汕功夫茶这类的乌龙品饮,因为茶具较小、茶叶的冲泡次数多,而且从茶道的角度讲,这一做法既有传统又容易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v<c@bDZ>
但是,对于像我这种平时主要喝绿茶的人来说,以茶水淋壶的方法显得不是那么必要,而且对于小品之外的普通茶壶而言,经常用茶水淋浇,非常容易形成茶渍,时间一长,还很不容易清洗干净。所以,我现在买了新壶之后,通常只是在用的头几天,用茶水打湿的壶巾在壶的表面擦几遍而已。用两天之后,就基本上不再在壶的表面做文章了。 v<c@bDZ>
v<c@bDZ>
再次强调壶的清洁。大家手上若有经常使用茶水淋壶方法养的浅色茶壶,不妨试试泡茶的时候,用一块蘸了温水的干净毛巾在壶的表面反复擦拭,擦几遍之后,再看手中的壶,是否要光鲜亮丽很多。 v<c@bDZ>
v<c@bDZ>
壶的表面,平时使用的时候就应当留意,勤用软布(有专门的紫砂茶艺用布,不过说白了,也就是一条毛巾而已)擦拭,不要留下茶渍。 v<c@bDZ>
倘若不注意,形成茶渍切忌使用洗洁精、牙膏、牙刷等物品,可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软布蘸热水用力擦拭,应该没什么问题。要是还无法去除,那就只好留着吧。 v<c@bDZ>
v<c@bDZ>
壶内壁的茶垢,有人称之为“茶山”,对于茶山是好是坏,见仁见智。但我个人的观点和做法是,一把壶用半年时间之后,就注满开水,放置至少一天时间,然后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把壶内壁清洗一下,晾干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壶休息休息,过至少一个月之后再次使用。 v<c@bDZ>
v<c@bDZ>
壶的休息和清洁对于养壶是很重要的! v<c@bDZ>
v<c@bDZ>
关于壶的休息,并非新说。 v<c@bDZ>
休息之必要性,实因紫砂自身之特性所决定。 v<c@bDZ>
熟悉紫砂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紫砂在不同温度下有呼吸的特点。泡茶的时候,砂粒会吸收茶的气息,但是长期使用,壶自身的吸附性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从而造成疲劳。因此,当用一段时间之后,有必要让壶休息一下,直到彻底干透。(壶干透之后再注水,会听到嘶嘶响声)然后,再进入下一个使用周期。 v<c@bDZ>
v<c@bDZ>
“壶不用之時一定要保持干燥。每次用完将茶渣倒出,用开水清洗壶的内外,再用毛巾擦净壶外。再后将壶放到通风处自然凉干(盖子取下,不然盖子上总有潮气)。同时要注意,壶放置的地方必须远离油污和灰尘。 v<c@bDZ>
新壶如果是真紫砂的,那就不用怎么处理,用开水多冲冲就行。正常泡茶不用多长时间泥味就没了。” v<c@bDZ>
v<c@bDZ>
养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心静下来,做到气定神闲,然后以一颗平常心来使用即可。 v<c@bDZ>
无须刻意追求。功到自然成。 v<c@bDZ>
v<c@bDZ>
遥想当年对紫砂发高烧的时候(其实那时也正是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时候),每天都把壶捧在手里,看来看去,为了赶快出效果,每天不知泡掉了多少茶叶,又是茶水淋、茶水擦、茶渣磨,又是用手摩挲(据说此法可添“人气”,呵呵),天天都盼望着自己的壶也能散发出像画册照片一样迷人的光晕。现在回想起来,倒也蛮有意思,可能这也是每位紫砂发烧友必经的心路吧。不过,一旦渡过了那段狂热期,心沉下来,方知紫砂保养之道无非自然而已。养壶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心急不得。 v<c@bDZ>
v<c@bDZ>
上述观点希望能对诸位刚开始接触紫砂的朋友有所启发。 v<c@bDZ>
补充一点,壶将来是否有养出来的希望与壶本身的品质有密切的联系,料子越好,养出来的效果越好;料子越差,效果越不明显。 v<c@bDZ>
v<c@bDZ>
刚开始玩紫砂的时候,手指经常保持在茶色的状态,因为那时很疯狂,为了养壶,为了快些养出所谓的光韵,不停的擦,不停的泡茶,喝茶反倒纯粹是为了养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做法多少有些本末倒置。我很赞同lee大虾的无为论——不要刻意地为了养壶而养壶,为了养壶而喝茶,茶壶只是一把茶壶,它只是一个泡茶的工具而已。 v<c@bDZ>
v<c@bDZ>
v<c@bDZ>
v<c@bDZ>
《Anyfun论养壶》 v<c@bDZ>
我养壶一般都是两个茶壶一组一起来的,一个泡茶,然后过滤茶叶倒到另外一个茶壶里面的,然后再倒到杯子里面喝的,这样就相当于两把一起养;如果是化料的话平时就用茶水浇浇,用干布察察就行了,不倒在里面喝,原矿的泡茶喝就行了,然后茶水浇另外一把。 v<c@bDZ>
v<c@bDZ>
养壶和茶叶有相当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冻顶->绿茶->红茶,前者是高山茶叶,脂厚汁水浓,很容易上浆,往后就相对要差一点。 v<c@bDZ>
v<c@bDZ>
养壶的时候(此处是指我们当地的红茶和冻顶乌龙单枞之类的茶叶)一定要滚烫的水来泡茶(广东产的随手泡很多也很便宜,而且还很耐用),千万不能用纯净水机器里面的(估计也就90度多点),一来壶容易养的光亮上浆,二来泡出来的茶也香! v<c@bDZ>
v<c@bDZ>
我一般是先放入一定的茶叶,泡的喝淡了,然后再加茶叶,淡了,再加茶叶。。。。。。。。。直到茶叶满壶,倒了,再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的好处就是茶壶始终是保持很热的温度,特别是在冷的冬天,也是比较容易上浆的。 v<c@bDZ>
v<c@bDZ>
养壶是个比较费时间和手脚的事情,主要是平时没有那么多的空时间。 v<c@bDZ>
v<c@bDZ>
v<c@bDZ>
v<c@bDZ>
《Leeyale论养壶》 v<c@bDZ>
养壶,是使用和把玩紫砂壶中的乐趣之一!也是大家,相对于其他冲泡茶具(瓷器、玻璃器皿、金属器皿等),更喜欢紫砂壶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更根本的是紫砂适茶)! v<c@bDZ>
v<c@bDZ>
养壶的原理: v<c@bDZ>
v<c@bDZ>
紫砂壶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陶器”!陶器,相对于瓷器、玻璃器皿,质地与外表均比较“粗”(因此也显得自然、古朴),正是因为这样,紫砂壶在使用和把玩过程中“容易”“更快”地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会使紫砂壶变得“润泽”,手感更好(润滑,但不腻),颜色更喜人(有光泽,但不艳丽)。 v<c@bDZ>
v<c@bDZ>
不是说瓷器、玻璃器皿等,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而是变化比较慢!不仅古瓷器有包浆,就是用久的瓷器也会有变化,但是这个过程时间长,至少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去刻意追求这种变化。 v<c@bDZ>
v<c@bDZ>
正是这种 “在使用和把玩过程中“容易”“更快”地发生变化!” 的特点,才使得养壶成为可能和吸引人!好似看着自己的小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和变化带给人的喜悦。 v<c@bDZ>
v<c@bDZ>
如何养壶: v<c@bDZ>
v<c@bDZ>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可以写一篇长文! v<c@bDZ>
v<c@bDZ>
现在的“养壶”有趋于复杂化的倾向,也许是受到了港台的影响!有“内养”的,“外养”的,还有“内外兼修”的;有“净衣派”与“污衣派”之分;有注重结果的(找人代养),有注重过程的。不一而足! v<c@bDZ>
v<c@bDZ>
蛇猫兄的建议或做法值得借鉴。 v<c@bDZ>
v<c@bDZ>
我的养壶做法——不养! v<c@bDZ>
v<c@bDZ>
紫砂壶是什么,一泡茶用具尔!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仅仅是我品茶过程中的副产品,这种变化的快慢与程度大小,我都不是太在意(不是不追求)。 v<c@bDZ>
v<c@bDZ>
“用”即是“养”! v<c@bDZ>
v<c@bDZ>
新壶到手,简单清洁一下即可(卫生不能忽视)。或者清水简单冲洗一下,或沸水短时间泡一泡,或清水短时间煮一下,只要能够保证卫生就行了。然后,直接、迫不及待地“泡茶”和把玩!(也许现在我入眼到手的壶,都是纯正的紫砂壶,上油、打蜡的很少或没有,这样做就可以保证卫生)。 v<c@bDZ>
v<c@bDZ>
大家不一定跟我学,原来我也是按蛇猫兄的建议/做法去做的,现在我一切简单化处理! v<c@bDZ>
v<c@bDZ>
v<c@bDZ>
v<c@bDZ>
《Xzq135论养壶》 v<c@bDZ>
通常情况下,其实平时大家经常喝的无外乎绿茶、乌龙两类,现在普洱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和红茶的反而不多。 v<c@bDZ>
v<c@bDZ>
现在谈谈我的肤浅的感受,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v<c@bDZ>
v<c@bDZ>
“绿茶”: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范围上,各地的名茶品种也较多,总的看以喝绿茶的为主流。而用绿茶养的壶,细腻、清秀、不失紫砂的本来气质,养出的壶较为耐看。但相比而言,养壶时间较长,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耐心。 v<c@bDZ>
v<c@bDZ>
“乌龙茶”:可能近二十年来,受港台一带的影响,喝乌龙茶的人渐多,更有用它来养壶的玩家。用乌龙养壶,多能突出紫砂色彩上的视觉效果,但养成后显得太油腻,个人感觉脂份气太重,失去了紫砂朴实的一面,另外,选用器型有一定局限,以高结晶、小器型为主。 v<c@bDZ>
v<c@bDZ>
“普洱茶”:近年来受海外的影响,国内喝普洱、藏普洱之风渐起。用普洱茶养出的壶,个人感觉有一种古朴、厚重之感。但养护不当,视觉上有不卫生之嫌。 v<c@bDZ>
“红茶”:国内有名的红茶只有那么几种,用红茶养壶的多以宜兴当地为主(个人感觉宜红不错)。用红茶养壶,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 v<c@bDZ>
v<c@bDZ>
综合以上几种,我个人以为,以绿茶养出的最能体现紫砂的特点,其余的各有特点。 v<c@bDZ>
总之,养壶以自然为本,水到渠成(其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v<c@bDZ>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不知妥否,请数蛇的猫及同好斧正。谢谢!! v<c@bDZ>
v<c@bDZ>
另:港台一带喜用茶水淋壶,我个人不太赞同,其他的不说,似乎有急功近利之嫌。 v<c@bDZ>
有商家用后三种茶养壶,以提高其视觉效果,以求买个好价。更有甚者,依此作成老壶,寻求更大的利润;还有用多次回炉的办法等,在此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