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
Z!ub`coV[ Z!ub`coV[ 15日12时,南京市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
Z!ub`coV[ Z!ub`coV[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慢慢走来。他头发花白,蓝褂子的下摆已经破烂,胸前背后打满了补丁,脚上穿一双旧凉鞋,手中还拿着一只讨饭碗。
Z!ub`coV[ Z!ub`coV[ 老人端着碗,在募捐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哆哆嗦嗦拿出5元钱放进捐款箱。
Z!ub`coV[ Z!ub`coV[ 工作人员愣住了,“他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想哭。”
Z!ub`coV[ Z!ub`coV[ 几个小时后,老人再次出现。这次他摸出100元钱,塞进了捐款箱。
Z!ub`coV[ Z!ub`coV[ “我中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就到银行换了张100元的……”老人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救命要紧。”
Z!ub`coV[ Z!ub`coV[ 工作人员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他的名字:徐超(音)。
Z!ub`coV[ Z!ub`coV[ “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一位附近的居民说。
Z!ub`coV[ Z!ub`c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