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1阅读
  • 14回复

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8-05
ā mí tuó fó ENGg ~D  
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做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梵Amitbha] ENGg ~D  
南无阿弥陀佛 的含义 ENGg ~D  
南无阿弥陀佛 ENGg ~D  
尘世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ENGg ~D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 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ENGg ~D  
"佛"是指觉悟者。有觉悟的人就是佛。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ENGg ~D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ENGg ~D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ENGg ~D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ENGg ~D  
"南无"是归向于、礼敬于……之意。 ENGg ~D  
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向如来佛致敬)! ENGg ~D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除了狭义的解释之外,在广义上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ENGg ~D  
觉悟者的标准是什么呢?有低标准和高标准。 ENGg ~D  
低标准是"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而不攀缘。高标准是"度己度人",除了自己修持成为觉悟者之外,还要帮助别人成为觉悟者,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慈善布施(布施,是指"舍"。俗话说"舍得",是一种因果关系,有舍才有得,先要诚意为别人,才能得到别人为自己)。 ENGg ~D  
然而,无论"度己"还是"度人",前提都要先做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 ENGg ~D  
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缘的"无常"(没有亘古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假有"(因缘而合、因缘而分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及"存在者"),理解其虚幻变化规律--无常中的有常。既不沉迷于"有"(只是"妙有"、"偶有"、像量子力学的"超弦"一样,是一种临时的组合)也不执着于"无"(万事万物均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真空不空,有归于无)。无"色"(色指物质、存在)但不"空"(非有、无),虽"空"但有"色"。"一分为三"曰"空、有、中","和其相联"则"三为一体"。不固守色空,不粘着色空,洞明"诸相非相",不拘泥于两边而立于中道,行于中道。 ENGg ~D  
放下,首先要认识佛家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进而提高到"万般将不去,修业亦离身"的境界。 ENGg ~D  
万般将不去,意指人在投胎时空手而来(尽管婴儿生下时攒紧双拳,那里面也没有东西,他只不过想来人世间抓东西而已)、撒手而去(人逝时之本能),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其一生所能,一生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还是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的。 ENGg ~D  
"业",原意是指人"身、口、意"的运动以及其所形成的行为。一个人的"身、口、意"的行为运动都具有力学惯性,即一种残余的潜在的可影响后面运动(会招致、形成一种结果)所具有的力量,即"业力"。 ENGg ~D  
"业随身"是指一个人即使其肉身离世而去,但其精神这种"业力"却在世间保留下来了,具有余势和作用,影响着后来人。 ENGg ~D  
眼前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它的作用力并没有完结,仍然潜伏着一种结果(好的和坏的),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是"业力"的作用。 ENGg ~D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能流芳百世的人真不及人口总数的百万分之一。只有那些在历史进程中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统治者、政治家,有述著流传于世的科技、人文学者,才有较大的“业力”影响后人。著作具有“业力”,因特网也具有“业力”,但不可能永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冰川期以前,人类的祖先——"上元人"做过些什么,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业力"我们也无法领悟,人类的"业力"只可以阶段性地"随身"而无法做到永远随身。中国人曾悲恐毛泽东逝世后会有大灾难,然而却发展得更好。人们也曾忧虑邓小平走了之后改革开放能否继续,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一代总是比一代聪明,一代总是比一代能干,这是历史发展规律。那种让死人牵着活人走,用历史来决定今天的八股思维方式,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反作用“业力”。 ENGg ~D  
只有宇宙大自然的业力是永恒的!人类的业力显得很渺小,甚至于"人一走,茶就凉"。 ENGg ~D  
其次,放下,就是要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淡薄名利、清心寡欲。 ENGg ~D  
人生的烦恼其实绝大部份是自己找的,不该怨天尤人,只要肯面对真实,就不难发现,其根子在于一个"贪"字。贪权势而被权势弄死, 贪钱而为钱亡, 贪吃而伤身,贪财而招来横祸,不知足而东窗事发, 贪女色而祸起萧墙,贪过瘾而吸毒犯罪,贪出国而被欺骗,做生意太贪反而亏损,炒股因贪而被套、因透支而全军覆没……食欲、色欲、物欲、贪婪、执着、嫉妒、嗔恨、攀比、虚荣、独尊、偏执、小气狭隘、以我为中心……都会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去掉牵连,去掉挂碍,才是消除烦恼的良方妙法。 ENGg ~D  
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的。 ENGg ~D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同样,当一个人没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就肆意指责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一个迷信者。因为他们都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上述行为,如果弄清楚之后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ENGg ~D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 ENGg ~D  
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够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开悟”的方法,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下来之后,才会出现"定能生慧"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升官发财、敛物敛色,打人整人,偷鸡摸狗,贪污受贿,"上下交争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来呢?心动神疲,无暇静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满智慧呢? ENGg ~D  
磕三个头,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三叩首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 ENGg ~D  
依上定义,当我们怀着向觉悟者致敬、向觉悟者学习,改过自新、从善积德的心态在佛前烧香磕头,又何罪之有?又怎能与迷信同语。 ENGg ~D  
看破和放下不等于悲观厌世、懒惰,恰恰相反,看透以后,就会更加重视今生的努力,抓紧时间"担当生前事"而"何计身后评",做应当做的事,做了便放下,而不会斤斤计较。 ENGg ~D  
"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从古至今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者未悟其真味。"无为"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干,无所作为。"无为"是指不要主观地、刻意地去干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即"无违"(老子时代"违""为"相通)地去"为"。 "无违" 地去"为",其结果反而是"无不为";"无违" 地去"治",其结果反而是"无不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境界。当整个社会人人能够做到"度人度己",觉悟文明,便达到"无为而治",比起靠斗争论、消灭论来治理要高明得多。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治民"。"民治"带来太平盛世,"治民"常常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ENGg ~D  
认识到"空","诸法无我",破"我执、我见",平等侍人,就不会处处以自己为核心,事事强加于别人。 ENGg ~D  
认识到"万般将不去",淡薄名利,就不会贪污受贿,不会争权夺利,不会贪天之功为己有。 ENGg ~D  
有觉悟心、慈悲心、宽容、大度,就会离事非、去争斗,"度人度己","慧福双修"。 ENGg ~D  
当今时世,腐败风盛,金钱薰心、物欲横流,追星赶富,浮躁喧哗,隐患不少。虽非主流,岂可忽视? ENGg ~D  
智慧与良心就是佛根。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8-05
【真实人物】 ENGg ~D  
ENGg ~D  
    阿弥陀佛原是印度一位太子,唤作乔达多.希达尼,也作阿弥陀。在他出生时,天降五彩祥云,他出生之时变可站立,以一指指天,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国王奇怪,便找来得道高僧,高僧见他后便哭泣,国王问其为何,高僧答:“我佛的救世主出现!”国王愕然,道:“此子应为太子,怎可为僧。”遂将高僧带走。 ENGg ~D  
ENGg ~D  
    年后,王子成人,外出游询,有一侍卫。王子见人生子、得病、衰老、死亡;见人偷窃、残杀……于是心声发愿,除去一切生老病死。 ENGg ~D  
ENGg ~D  
    后外出修行,不顾父亲阻拦,遇其出生时哭泣的高僧,觉自己修行之法有误,与一般苦行僧毫无区别,于是高别了苦行,开始修心,最终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 ENGg ~D  
ENGg ~D  
  喂奶的传说:阿弥陀佛原本以修身为目的,终日不吃不喝,最后晕倒了。恰巧一位养羊的少女遇见,见其晕倒,便喂了他一些奶,可喂多少他就吐多少,少女没办法,只好口渡,这一幕恰巧被他的弟子看到,便骂他是假僧人。王子醒来后顿时明白修身与修心不同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离线金龙鱼

发帖
6528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8-05
老何最近怎么啦?研究起佛学来了....
生活,选择平淡.人生,乐在其中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8-05
【阿弥陀佛的考证】 ENGg ~D  
ENGg ~D  
    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这是我国佛教界最熟稔的如来。 ENGg ~D  
ENGg ~D  
    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愿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ENGg ~D  
ENGg ~D  
    基于这些深宏的誓愿,因此,在他成佛之后,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离线机务员

发帖
573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8-05
这样的帖子当然要顶起来啦
呼号:BG4CHG
QQ;19883659
手台:TH-F7A、 GP300、LT-6100PLUS
车台:YAESU FT-8900R
短波台:FT-757GX
http://bg4chg.photoblog.cn
邮箱:bg4chg@126.com
离线丁君彦

发帖
288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8-05
我最近也在看净空法师的讲座,还行.真话多,假话少,有点意思.
丁君彦BG4CHB
“爱国、进步、团结、奉献”
爱国必从敬乡始,君子不志其之本;
南社是她的灵魂、天文学家高平子、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是她的骄傲;
用相片记录瞬间,用文字传递思想,用视频再现历史。
Email:3929207@qq.com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dingjunyan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8-05
引用第2楼金龙鱼于2007-08-05 21:08发表的  : ENGg ~D  
老何最近怎么啦?研究起佛学来了.... [表情]
ENGg ~D  
有空了解一下也好.哈哈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8-05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 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8-05
南无阿弥陀佛 ENGg ~D  
ENGg ~D  
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等 ENGg ~D  
ENGg ~D  
  南无阿弥陀佛,净土宗信徒在念佛时的全称句。意谓归依、礼敬阿弥陀佛。此语俗称六字名号或六字洪名。《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段载(大正12·346a)︰”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又,唐·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玄义分〉云(大正37·250a):“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ENGg ~D  
ENGg ~D  
  “南无”的梵语是namo,其语根为有礼敬之义的nam,又音译为南牟、南谟等,意译为归命、归依。南无阿弥陀佛,表示对阿弥陀佛的归依。南无佛之语见于《法华经》。经典中特别限定以阿弥陀佛为对象的,仅见于《观无量寿经》。 ENGg ~D  
ENGg ~D  
  善导特重此“南无阿弥陀佛”之称,并将之与《观无量寿经》所说的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连结在一起诠释,而将十念解作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且将称六字名号置于往生净土诸行因的最上位。又谓此六字具足往生净土所必备的愿行。 ENGg ~D  
ENGg ~D  
  日本净土宗也对六字名号作种种解释。镇西派主张口称“南无”是愿,口称“阿弥陀佛”是行,因此任何下根器者,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愿行具足。证空以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是彼佛名号。六字中,”南无”二字是众生能归的心。若分机法,则属于机。若分愿行,则属于愿。阿弥陀佛确立众生往生的誓愿,系已得正觉的佛,因此众生之往生应与阿弥陀佛的成佛同时成就。所以,证空以为阿弥陀佛是众生往生的行体,众生往生所必须的愿行已成就于弥陀的法体上。因此,“南无”二字虽是众生之体,但此体是摄于弥陀觉体的众生之姿,此名为愿行具足、机法一体。凡听闻此名号者,了解信受,则能住于不退。 ENGg ~D  
ENGg ~D  
  此外,净土真宗也说六字名号。亲鸾在《教行信证》〈行卷〉中谓,六字名号是他力回向的大行。莲如承继此说,且以“南无”为信心之义,“阿弥陀佛”为摄取义。“南无”为信之机,“阿弥陀佛”为救济之法。又,该宗之重视绘像更甚于木像,重视名号更甚于绘像。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发帖
6246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8-05
顶啊,DQG开始研究佛啦。恭贺!  
呼号:BG4DQE
QQ:235043247

有缘千里来相会,友谊天长日久!
离线梦潮儿
发帖
731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8-06
阿弥陀佛!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命中有,终须有;命中无,莫强求 !
BG4GGA
离线何导

发帖
4843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8-06
南无阿弥陀佛
有一种旅行,说走就走;有一种摄影,定格精彩。国家导游,摄影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
离线西北风

发帖
227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8-06
南无阿弥陀佛
这里是:BG4GNX
淘宝汽车用品:
http://shop57671653.taobao.com/
军车076(金山车友会)
军号:15733(新奇军总坛)
车号:SH338(新奇军上海军区)
越野E族:江浙沪纵队019
战车:哈弗H3
离线蓝蝴蝶
发帖
71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8-07
深奥来
离线完美人
发帖
20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8-10
阿弥陀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