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记 A
i\"w 0
A
i\"w 0
林智颖十七岁的雨季就曲调来说,还算朗朗上口,但是具体唱的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或许只有十七岁的人才能理解,像我这样毛四十的人来说,可能确实想理解也理解不了,当然这篇文章不是要写为什么现在的林同学跟十七岁时的林同学没多大区别,也不是很想说岁月像把杀猪刀,很明显林同学不是属猪的...扯那么远干嘛,接下来说正事,关于我对雨季的一些回忆... A
i\"w 0
A
i\"w 0
A
i\"w 0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是个小学生,当然跟很多同学一样,住在农村,通往大马路的都是些泥土型的小道,不过在我印象里,还不算是羊肠小道,因为足够两个自行车可以擦肩而过,不过你的骑车技术得非常之好,不然非摔倒一个不可...这是天气好的时候,但是到了雨天,我的意思是连续下个好几天的雨,你会看到路上真的是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行人把路面踩得坑坑洼洼,烂泥扶不上墙的烂泥,就是这样子的,其实你在泥泞湿滑的地上走,还得有一些草上飞的功夫,不然在湿滑的泥地里摔上一跤,那不是闹着玩的,什么叫狼狈,摔一跤后双手,衣服,裤子,甚至脸上都是泥,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的样子,那就叫狼狈...好吧,就算你没摔过,那双经历了重重危机而回到家后的鞋已经变得很重,因为全都沾上了泥,颜色也成了统一的泥灰色,要洗干净,你得用刷子,那种头歪着,面孔变形着,口中里发出像杀猪般的声音,很用力刷才能刷干净的劲... A
i\"w 0
A
i\"w 0
A
i\"w 0
不知道别的村子里是不是都有,至少我生活的那个村里,每天进出都会经过一座桥,在很小很小的记忆里是两个木板搁成的,非常的简陋,后来村里不知哪里搞来很多泥,于是一座估计两米宽十几米长的泥桥诞生了,桥下还有两个出水洞,一些勤人,我说的是勤劳的人,好吧,反义词是懒人,会预先放置一张网,然后过些天他们家的餐桌上会有鱼吃...但是一旦到了雨季,河水蔓延会把整个桥淹没,所以我记忆里应该有个两三次,要去上学的话,都得绕很远的路才能到马路上坐到公交车去上学... A
i\"w 0
A
i\"w 0
A
i\"w 0
当雨停了以后,路上的泥泞依旧得保持一周以上,所以我们读书时,当时学校在城区,类似像我这样听话的孩子,都是依旧穿沉重的套鞋去上学的,到学校里以后,到水笼头下面把泥都冲掉,套鞋会很争气的显得光洁亮丽,但是如果不去冲洗一下,你走路的痕迹会跟在你后面,因为都是泥印子嘛,下课后有城区的同学看不懂了,问,都不下雨了,为什么还穿套鞋呢,我告诉他们,其实我穿的是皮鞋,新款的,看起来像套鞋对不对,很贵的...终于有一天我觉得欺骗同学是不好的,当然自己也开始爱美丽了,跟父母说了这件事情,办法总比困难多,你承认哇...接下来,从家里走到马路上,我们穿套鞋,然后在马路边换上跑鞋,套鞋用塑料袋装好,放在熟识的路边小店里,然后放学了再去拿套鞋换上,你能想象一排小朋友,一个个单手撑着小店的墙壁保持平衡,另一个手熟练的脱下跑鞋,换上套鞋,那摇摇晃晃的样子,现在想来也是喜感十足... A
i\"w 0
A
i\"w 0
A
i\"w 0
等到了天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把套鞋侧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个可以去除鞋内的潮气,另外一个,就是把鞋底那些累积好些天的泥巴晒干,一般友善的泥巴,晒干后就会自动脱落了,但是也有些顽固分子,你得用力往砖头上猛敲几下鞋底再会分离,好玩的是,你会看到一些能反应你鞋底花纹的泥土,很漂亮,但是曲曲折折的形状像极了你的人生起伏,一般晒两个太阳就可以收装起来了,然后安静的躲在家里不起眼的角落,等待下一次的雨季被主人的召唤... A
i\"w 0
A
i\"w 0
A
i\"w 0
A
i\"w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