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阅读
  • 3回复

有对这些人物感兴趣的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雁
 
发帖
8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约翰.冯.诺依曼等人的故事--那一群犹太“火星人
egfd=z=2un  
我们对他们实在是所知甚少,但他们却时时刻刻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甚至是影响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我们先把那些人中的一部分比较突出的人物名单列出来: egfd=z=2un  
(1)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 von Karman,1881-1963):他是航空和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空气动力学领域的宗师,钱学森曾是他得意门徒之一。 egfd=z=2un  
(2)乔治.赫维西(George de Hevesey,1885-1963):他于1943年“因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化学示踪剂”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egfd=z=2un  
(3)波拉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他是著名的化学家、哲学家以及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此人的家族个个都是牛人。 egfd=z=2un  
(4)利奥.西拉德(Leo Szilard,1898-1964):他是原子弹工程的核心人物,还是“核和平之父”,同时他和爱因斯坦还共同有一项专利。 egfd=z=2un  
(5)伽玻(D.Gabor,1900-1979):他在1971年因“发明和发展了全息照相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egfd=z=2un  
(6)尤金.维格纳(Eugene Wigner,1902-1995):他于1963年“因为对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理论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因为对称性基本原理的发现和应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妹婿是狄拉克。 egfd=z=2un  
(7)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他被世人所知更多是“计算机之父”,是“博弈论之父”,但是实际上他是伟大的数学家,杰出的核工程领域的奇才。 egfd=z=2un  
(8)爱德华.特勒(Edward Teller,1908-2003):他是“氢弹之父”,核领域的牛人。 egfd=z=2un  
(9)保罗.埃尔德什(Paul Erdos,1913-1996):他被称为“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 egfd=z=2un  
(10)约翰.豪尔绍尼(John C.Harsanyi,1920-2000):他于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egfd=z=2un  
上面这群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A)他们都是一群匈牙利人(B)他们是犹太人(C)他们集中出生在1870到1920年之间(D)他们中的多数人后来都离开了匈牙利。对这个巧合,最出名的言论来自德国著名犹太人物理学家豪特曼斯(Fritz Houtermans,1900-1966)(豪特曼斯对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从不感到自卑和苦恼,他常常幽默而骄傲地对人说:“当你们的祖先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时候,我的祖先已经在制造假支票了!”)他认为:对于小小的匈牙利出现了这么多震憾世界、建立了卓越功勋的犹太科学家,是因为这些匈牙利犹太人并不是地球上的人,而是“从火星来到地球上的来访者”。他们到地球后决定冒充匈牙利人。为什么要冒充匈牙利人呢?因为他们从火星来到地球讲地球上的话时,不免带有火星人的口音,由此可能会带来危险;幸好匈牙利人在讲任何外语时,总会带上匈牙利的地方口音;而且,匈牙利的卓越天才们几乎全都移居国外,散布世界各地。因此这群“火星人”觉得冒充匈牙利人最安全,最不容易被人识破。(当然,事实在豪特曼斯的幽默中总是隐去了很多苦涩,譬如说,那群匈牙利科学家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别处生活,更多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匈牙利已经越来越缺乏科学机会,而且日益增加并最终成为残暴的反犹主义把他们赶跑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把在匈牙利学到的教训同他们一起带到世界上去。)现在,让我们说说他们的故事,在这里,我们集中说明5个人物,他们是“火星人”(在他们的同事心目中)最典型最杰出的代表:西奥多.冯.卡门、利奥.西拉德、尤金.维格纳、约翰.冯.诺依曼、爱德华.特勒。 egfd=z=2un  
(1) 西奥多.冯.卡门、利奥.西拉德、尤金.维格纳、约翰.冯.诺依曼、爱德华.特勒,这5个人个个都在小时候体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并且以各种形式被当时的匈牙利人所铭记:西奥多.冯.卡门6岁的时候能迅速进行6位数乘法的心算,这使他双亲宴会上的客人大为惊讶;约翰.冯.诺依曼在6岁的时候能用古典希腊语同他父亲开玩笑,而且他绝对拥有照相机式的记忆,他小时候经常做的游戏就是在父母的朋友面前表演记忆布达佩斯的电话簿目录以及电话号码,对于他的故事,我之前描写过很多,但我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明,约翰.冯.诺依曼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和许多记忆职业牛人进行比赛,但他一生都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而并非只会记忆力表演的疯子天才);爱德华.特勒有点特殊,他很像爱因斯坦,因为他直到很晚的时候才学习(或想要)说话,特勒的祖父警告他的父母,他可能是个智力落后的孩子,但是特勒在3岁的时候说话了,而且他说的是完整的句子;利奥.西拉德从16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令周围人佩服的物理学家和政治家,这么说仅仅是玩笑性质的,因为事实上利奥此时还没有正式进入这个专业,但是实际上他的确是早熟的天才,这一点在后来一直有所验证。 (2) 有一次,约翰.冯.诺依曼和他的数学同事乌拉姆探讨过这个话题,也就是为什么这群匈牙利犹太人这么巧合地成为科学家。那是关于喀尔巴阡山脉两边的原始农村山丘,这条山脉围绕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一部分,其间是很多人口稠密并且信仰犹太正统教的贫穷犹太村落,约翰.冯.诺依曼常常说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从匈牙利移民出来的著名犹太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那些喀尔巴阡山区的小社团,他们的物质条件改善后就移民到了布达佩斯。 egfd=z=2un  
(3) 西奥多.冯.卡门从小就会心算的天赋,但他的父亲恰当地引导了他,他后来回忆说:“要不是早年父亲及时教导我懂得坚韧而深刻的思考的价值,我也可能会滑到小聪明的老路上去了。”另外,西奥多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也包含了使他学会将宗教和科学分别对待的态度。他深信:上帝主宰万物,因而也创造了物理定律。同时,他认为宇宙是有序的,即一切事物,只要知道它的现状,便能了解它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尽管后来的“测不准原理”却包含着另一层意思:未来是无法确凿预知的,结果可能多种多样)。有一次,在家庭宴会上,他的父亲和他谈起一个话题:这里有个比拟说法,很能阐明海森堡所面临的困难。他父亲说,把一个城市的全体居民或整个民族与单独一个人比较一下吧;单个人在下一时刻的行为取决于心理学规律,然而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决不能采用这样的方法:先运用心理学对千百万个人逐一加以研究,确定每个人在下一时刻的行为,然后再把每个人的行为简单相加起来。历史只着眼于一般过程,也就是说,只观察大多数人活动的平均效果。可以这么说,当海森堡提出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可能进行严格确定时,他头脑里的观念和上述情况完全一样。由于无法对所有微观粒子的历史都进行研究,所以他认为无法测准单个粒子的运动状态。正如历史学家那样,他测定的只是运动状态的平均效果。 西奥多.冯.卡门的父亲当然是个出色的教育家,对此那时的匈牙利贵族家庭的犹太教育也非常显著,例如当老师教授拉丁文的时候,学生们则在布达佩斯里游荡,并抄下雕像和博物馆的铭刻,在讲解数学的时候,他们寻找匈牙利小麦产量的数字并且制成表格计算,冯.卡门回忆说:“什么时候也不死记书上的规则,而是由我们自己试图把它推导出来。” egfd=z=2un  
(4) 利奥.西拉德是一位土木工程师的儿子,他的母亲为人慈爱但不乏严肃,利奥的儿时家庭有2名女教师,一名教他德语,而另一名则教法语。(冯.诺依曼曾经评论西拉德这个人“是典型的布达佩斯人,他可以在你的后面进入旋转门,而出来的时候却在你的前面”),利奥.西拉德在青年时期就醉心于两件事物,正如我们前面说的物理和政治,但在他口里就是“真理”和“对拯救世界”的偏爱,这一点最初可以追溯到到他母亲给他讲的很多科学和政治的故事,但另外一点,正如利奥回忆说的那样:“对我生命最重大的影响来自我10岁的时候读的一本书,这是在学校里教的一本匈牙利经典著作《人的悲剧》(这本书是由一个理想主义者而又感到幻灭的青年匈牙利贵族伊姆莱.马达支在1848年匈牙利革命失败以后的年代中写出来的,这是一部政治上的悲观诗篇)。”有一个故事非常有趣,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他16岁左右,根据对交战国相对政治力量的估计,利奥告诉那些感到惊讶的同学们各国命运将会怎样,他回忆说:“那时我对他们说,我当然不知道谁会赢得战争,但我确实知道战争应该如何结束,它的结局应该是中欧国家,即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失败,还有俄国的失败,我说我不大能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们是战争的敌对双方,但是我说确实应该是这样,事后想来,我觉得很难理解,我在16岁的时候,除了匈牙利以外,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直接知识,怎么能做出这样的论断。”他似乎在16岁时就确立了他的基本个性,他相信他的判断的明确性在那时达到了顶峰,从未再上升过,也许甚至下降了。 egfd=z=2un  
(5) 利奥.西拉德于1916年在布达佩斯模范预科学校(又称路德教会预科学校)毕业,并获得匈牙利全国数学奖,即约特沃斯奖,利奥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血液,他对物理感兴趣,但“在匈牙利搞物理没有前途”,如果他学物理,最好也只能成为一名高中老师,他考虑学化学,这时对他以后再学物理可能有用。但似乎也不能靠此谋生,他于是决定学电机工程,经济的理由也许不能说明一切,一个在柏林学习的朋友迟至1922年曾指出,利奥.西拉德尽管得到了约特沃斯奖,但仍然觉得他在数学运算上的技巧比不过他的同伴(例如约翰.冯.诺依曼),另一方面,在那些未来成为物理学家的匈牙利中,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回避了当时在匈牙利大学中讲授的缺乏生气的科学的学生。 egfd=z=2un  
(6) 关于利奥.西拉德,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故事:当他开始在布达佩斯的约瑟夫国王技术学院学工程,他就被招进了奥匈军队,由于他有大学预科的教育,所以他被直接送进军官学校接受骑兵训练,一次请假肯定是救了他的命。他要求请假表面上为了在他兄弟进行重大手术时给他双亲以精神上的支持,而事实上是他生病了,他以为他得了肺炎,他要在布达佩斯他父母身边而不是在一个前线陆军医院就医,他立正站着等待他的长官来听取他的请求,那时他已发烧到了华氏102度。那时上尉不大同意,西拉德以他独特的方式坚持请假并且获准,他找朋友帮他上了火车,到维也纳时体温稍低但咳得厉害,然后到了布达佩斯一家像样的医院,他的病根被诊断为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是在奥匈这一边的第一批病例中的一例(这事是不是很传奇?!),战争正接近尾声,利用“家庭关系”,几周以后他设法退了伍,他说“不久以后,我听说我的那个团”开到前线,“遭到严重攻击,我所有的同伴都失踪了。”(是不是很玄乎?) egfd=z=2un  
(7)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利奥.西拉德和爱因斯坦的一个故事,1924到1934年间,这家伙最主要的爱好就是发明。事实上,利奥.西拉德和爱因斯坦一起想德国专利局申请了29件专利!!而共同申请中的大多数是关于家庭制冷的(也就是电冰箱和空调!),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一个悲惨的新闻故事引起的,一天早晨引起爱因斯坦和西拉德的注意,”一位后来是西拉德的美国学生这么说:“一位柏林报纸报道说,整个一家人,包括几个年幼的孩子,由于吸入化学物的有毒气体窒息而死,这种化学物是夜间从他们家中的一个粗制冰箱中的一个漏气的阀门中泄露出来的,”因此,这2位物理学家想出一种用电磁力推动金属性制冷剂的办法,这种方法除制冷剂外不需要活动部件(因此也没有可能漏气的阀门)。据说,后来,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出资聘请利奥.西拉德为顾问,并确实制造了一台“爱因斯坦-西拉德”冰箱,但磁力系统的噪音比当时声音最大的传统唧筒还要大,所以它从未离开过工程实验室。(爱因斯坦和西拉德还是适合做理论工作,这在后来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中可以完全得到充分说明^_^) egfd=z=2un  
(8) 关于尤金.维格纳的故事,我们不在这里过多说明,因为关于他,大陆已经出版过一本他的自传《乱世学人》,读者若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书里对他的故事写的很多),我记得以前我写过他一个故事,可以拷贝在这里,因为这个故事是相当有趣的:“有一天,我躺在靠近格丁根市属游泳池的草地上,在我旁边坐着德国天文学家赫克曼(Heckman)。突然之间,赫克曼看到一大堆红蚂蚁爬上了我的一条腿。他很奇怪为什么我听任这些蚂蚁爬到腿上,并且问道它们是否咬我?当我回答说确实有些蚂蚁咬了我的时候,赫克曼问我为什么不掐死那些蚂蚁。‘哦,’我说,‘我不晓得是哪几只蚂蚁咬了我’。”还有一个东西值得在这里说一说,而在他那本书里没有做过说明,也就是尤金.维格纳和约翰.巴丁的师生关系(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1991年),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尤金.维格纳教给巴丁一个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就是如何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的数学技巧。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在巴丁的很多学术论文中找到这个方法的影子,这里不再多说。 egfd=z=2un  
(9) 约翰.冯.诺依曼的故事,我之前写过许多,我甚至在自己的空间里专门开辟了栏目“冯纽曼”,不过至今我只写了4篇东西而已,我今天把这些东西抽一些内容放在这里,并且再做一些补充,但因为约翰.冯.诺依曼的故事实在太多,所以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做完这件事。 egfd=z=2un  
约翰.冯.诺伊曼(在美国大家都知道他的爱称是约翰尼)于1903年12月28日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当时那里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他是家里三个男孩中最大的。他的父亲麦克思.冯.诺伊曼是银行家;所以家境是富裕的。小时候,请了家庭教师来教育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好10岁,进入大学预科学校学习。(强尼的爷爷是Jacob Kann,父亲是Max Neumann(匈牙利语:Neumann Miksa,朋友叫他Maxi),父亲是律师,但因为他在Budapest一家银行工作,所以他经常被人理解成银行家,而他确实擅长此道.max是非凡的,他显然是一个犹太人,早期移民自南斯拉夫边境叫Pecs小镇,近20岁来到布达佩斯,他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先是在匈牙利一个天主教会Ciscrcian创办的大学预科学校上学,后来他通过法学考试成为一个律师,并且还自学成为一个诗人,当他变成一个银行的律师后,他又开拓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并认识了他这一生中最好的朋友August Alcsuti.并通过他认识了后来的岳父Jacob Kan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二十年间,布达佩斯成了培养科学人材的肥沃土壤。出现了众多才气横溢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充斥着当代的数学和物理年鉴)。到底是什么条件促成了这种局面,还有待于科学史家们去发现和解释。在这灿如明星的一群科学家中间,约翰尼大概是最辉煌的一颗星。当问及他对这种按统计学观点未必会有的现象有何看法时,他认为这是某些他无法精确说明的文化因素的巧合所致:处于中欧这个地区的整个社会受到的外部压力,极端的但是下意识的个人不安全感以及不创出奇迹就将面临灭亡的这种必然性。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现存的经济和社会型态。布达佩斯,过去奥匈帝国的第二京城,现在是一个小国的首府。而许多科学家正需要迁居到一处较少限制和较安静的环境去生活。 egfd=z=2un  
约翰尼的同学菲尔纳(Fellner)有个说法(这是菲尔纳在一封回忆小约翰早期的学习情况的信中提供的),小约翰的非凡才能引起了一位早期的老师(拉斯罗.瑞兹,Laslo Ratz--这个人也是尤金.维格纳的数学老师)的注意。他对约翰尼的父亲表达了这样的意见:按传统的办法教授约翰尼中学数学课程将是毫无意义的,他们赞成他应接受单独的数学训练。于是,在冠夏克(Kurschak)教授的指导下,由当时布达佩斯大学助教菲克特(Fekete)进行家庭辅导,他学习了各种数学问题。1921年他通过“成熟”(matura)考试时,己被认为是一个专门的数学家了。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和菲克特合作写的一篇注记,那时他不到18岁。其后四年间,他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为数学方面的学生,但大部分时间却在瑞士的苏黎世和柏林度过,在苏黎世的“同业高等技术学院”(Eidgenossi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他还获得了化学方面的大学毕业学位。在每学期末尾他就回到布达佩斯大学通过他的课程考试(不参加听课,这样做多少有点不合规则)。大约在他获得化学学位的同时,他在布达佩斯得到了数学博士学位。逗留苏黎世期间,他用空余时间研究数学、写文章并和数学家们通信。当时外尔(weyl)和波利亚(Polya)两位在苏黎世,他和他们有过交往。一次,外尔短期离开苏黎世,约翰尼在那段时间接替过他教的课程。 egfd=z=2un  
作为律师的约翰.冯.诺依曼的父亲(Maxi Neumann),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前途,当强尼在16岁的时候,他在化学和数学上都很出色,于是父亲不知道究竟让孩子成为数学家还是化学家或者其他。Maxi很苦恼,因此他找到一个好方式,找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也许是Siegel,Maxi花了很多钱安排他和强尼对话,结果是当Maxi问Siegel:“你觉得他更适合做什么?”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之一Siegel这样回答说:“强尼懂的数学比我还要多。。。”(约翰尼有着非凡的智力,他和尤金.维格纳是不同的两类人,当然维格纳是非常杰出的匈牙利人,但是他和约翰尼是不同的两类人。我猜测他们如果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令人感觉恐惧。你知道有三个人:约翰尼,维格纳和爱德华.特勒。这三人在布达佩斯时同属一个学校,有一次约翰尼说,他经常在一些团队比赛里和维格纳组成一对共同对抗特勒,我想这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那就是特勒之所以对这个世界怀有仇恨的心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无法接受一个事实:尽管特勒自己智力高得恐怖,但是和他一起的维格纳和强尼都超越了他,并且比他更加耀眼。) egfd=z=2un  
对约翰.冯.诺依曼在早年的回忆,最直接的当然来自同校同学尤金.维格纳的回忆,他说:“当我遇到扬奇(约翰.冯.诺依曼的匈牙利式昵称)的时候.我大约13岁.而他大约12岁。他比我低一级,但在数学上却超前我两个年级。他已经对高等数学有惊人的掌握。布达佩斯有—个强有力的数学团体,而扬奇使他自己甚至在离开预科学位之前.就在这个圈子里扬名了。我从来也不觉得在预科学校里很好地了解了扬奇、或许没有人完全了解他.他总是有点离群;他热爱他的母亲.信任它.但对别人就难得如此。他的兄弟们尊敬他,但他们的关系并不亲密。扬奇的体质不好,因此他不会通过体育锻炼来结识朋友。他有限度地参加班上的玩耍,只是为了免得不合群。扬奇喜欢金钱和物质的东西。他很高兴有一位银行家父亲。除了金钱以外,他的兴趣几乎全部是智力上的。我大约一个月里有一天同扬奇放学后一起回家;他的数学知识令我吃惊:他说明集合论和数论的方式是令人陶醉的。论题之优美以及他的描述之紧凑和灵巧,使我觉得我们是亲密的朋友。扬奇不停地讲啊讲,而我则洗耳恭听.自己很少说话.他的学识和他要讲述的意愿,看来都是无穷无尽的。大多数人直接走回家,在路上想着到家之后要做些什么。扬奇不是那样的,在同他一起走之后,回家肯定就会晚了。我在我的一生中认识过许许多多聪慧过人者。我认识马克斯.普朗克.冯.劳厄和海森伯。保罗.狄拉克是我的妹夫:西拉德和特勒属于我最亲密的朋友之列;爱因斯坦也是我的一名好朋友;此外,我还认识很多杰出的年轻科学家:但他们所有那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的头脑像扬奇.冯.诺伊曼那样敏锐和快捷。我曾常常在那些人在场的情况下指出这—点,而不曾有任何人表示过异议。你立刻就能看到诺伊曼头脑的快捷和能力.他不仅按数学问题的原来方面去理解它们,而且在它们的全部复杂性当中去理解、他迅速而轻易地深入钻研到最复杂的科学问题的细节里去;他完全记住这个问题。他的头脑就好像一具理想的仪器,其中的齿轮加工得紧密配合到千分之一英寸以内。除了在数学上的卓越贡献之外,扬奇还有全面的教养。他掌握英语几乎同匈牙利语一样好,这也许得益于一位聘请到家里的教师。最后,他还能够流利地讲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但扬奇的聪慧永远也不会使我吃惊。他在数学上明显比我强。但还有许多其他人也是如此;我不是一名数学奇才。而我在物理学上知道得比他多,在获取奖励,奖学金和职位上。我从未与冯.诺伊曼竞争;如果我们以一种友善的方式试图为了某些事而彼此劝说的时候,那并于是竞争。” egfd=z=2un  
数学家Bardeen曾经说过下面一段话:“尤金.维格纳总是有很多敏锐的问题。我从他那里学到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你遇到更复杂的问题前,先把前面的工作简化成你真正理解的相对简单的形式。你得把问题像剥洋葱皮一样变成要素的集合。我认为这是学习事物的唯一方式,我不知道冯.诺依曼是否也是这样,但是当然,呃,当然,你知道强尼不是普通人。顺便说一句,我和其他人分享了维格纳的方式,其中一个人是比尔.肖克利,在一起研究的时候,维格纳把问题变成简单的形式后才会继续下面的问题,在他碰到更复杂问题前,他要确保我们真正理解先前的论点”。Hoffmann接着补充说:“约翰.冯.诺依曼的思考速度惊人的快!当然,我知道他是非凡的,而且给人印象深刻的。我不晓得你是否听过一个故事,有一次,罗伯特森让约翰.冯.诺依曼搭便车去某个地方,约翰.冯.诺依曼问罗伯特森:“你最近在研究什么问题?”当然,罗伯特森告诉了约翰.冯.诺依曼他正在琢磨的课题。令人惊讶的是,当约翰.冯.诺依曼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已经在脑子里解决了罗伯特森的问题,仅仅是靠脑子。这个速度真是惊人的快。” egfd=z=2un  
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我发誓这个事情千真万确。有一次,一个人(在这里我不得不省略他的名字,我认为是保罗.哈尔摩斯(Paul Holmes。)去见强尼并且讨论一个数学问题,他告诉冯.诺依曼他无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冯.诺依曼说:“好!这是解决过程。”然后冯.诺依曼走到黑板面前,然后那家伙则坐在旁边看,看着冯.诺依曼如何书写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冯.诺依曼写完后,那人说自己已经理解了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后他就走了。然后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来了,并且说:“对不起,约翰尼,那天你在黑板上写,我忘记把解决过程写下来了,可我不理解当时在看你写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需要把过程写下来!”当时冯.诺依曼很恼火,在黑板上又写了一遍。事后冯.诺依曼对旁边的同事说:“这婊子养的!(That son of a bitch)!他让我重复我的证明,而他甚至没有在自己的论文上写满注脚!!”这是典型的冯.诺依曼的故事。无论如何,冯.诺依曼的表达是非常清晰的。我猜想他和凡布伦有很多的不同,冯.诺依曼表现出来的十分精巧优雅的中欧的文化,很多从其他地方来的同事乐意告诉冯.诺依曼一些色情笑话,但我无法说服这些人去把这些笑话告诉凡布伦,事实上,凡布伦不是那样的人,但是你知道冯.诺依曼会喜欢那些笑话。冯.诺依曼有变色龙一样的能力,他能适应任何一类他即将要交往的人群。如果你是威严的,那么他就威严,如果你是愚蠢的,他就用简单的方式和你沟通,如果你是愉快的,他也是愉快的。在很多时候,冯.诺依曼很像林肯,他经常会说:“恩!这令我想到一个有趣的寓言或者故事。”然后他会告诉你故事。 egfd=z=2un  
你无论什么时候走进办公室,对冯.诺依曼说:“嘿!约翰尼,我有一个好主意!”你在和他说了一半时,他会习惯性起身,并且对你说:“好吧!先生!我来找一只粉笔!”然后他在黑板上面写满你要说的后半部分,通常,那问题是你想了一个月才得到的,但是他只需要几分钟而已。我经常比较冯.诺依曼和恩里克.费米,恩里克有一种直觉的力量。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大牛,当然,他们可能是我所遇见到的思维最快的人。但是他们的不同在于,当费米在工作的时候,他就是在工作,并且是个有魅力的人,但是其他时候,如果他碰到工作之外令他有兴趣的问题,那这个东西就是一切,而冯.诺依曼在面对那些东西的时候,仍然似乎漫不经心的去迅速的解决它。 egfd=z=2un  
(10) egfd=z=2un  
关于冯.诺依曼有很多传闻,什么苍蝇飞的路程问题拉,什么吓跑数学家胖子维纳拉,什么和计算机进行算术比赛拉,但这些都是老故事,还是让我再告诉你几则冯.诺依曼的故事吧(我一定不把你可以在网络上能找到的故事再告诉你):有一次(大约在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那会),意大利裔的美国物理学家塞格雷(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同事(也是个诺贝尔奖牛人)为一个积分的有关问题奋斗了一个下午,却毫无进展。这时他们从开着的门缝中看到冯.诺依曼正沿着走廊朝他们的办公室走来,于是他们问冯.诺依曼:“您能帮我们解决这个积分问题吗?”困扰他们的积分问题就写在移动黑板上,冯.诺依曼走到门口,看了一眼黑板,立即给出了答案(大概花了3秒钟),此时,塞格雷和他同事完全被吓住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冯.诺依曼是怎么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难题的。 egfd=z=2un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当冯.诺依曼在兰德公司的时候,有个家伙想向冯.诺依曼表演“硬币问题”,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有一个厚厚的圆柱形的“胖硬币”如果有适当的尺寸,那么抛起来再落下去以后,正面朝上有1/3的可能,反面朝上也有1/3的可能,而以边直立在桌面上也有1/3的可能,当这个家伙向冯.诺依曼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冯.诺依曼说:“是阿,这的确有那3种可能。”然后那家伙说:“不如让我们抛一抛这种硬币吧?!”冯.诺依曼接着一边计算出了这种硬币的有关尺寸和概率的数据,一边走开,前后只有不到1分钟的时间,那时把在场的工程师都吓坏了。 egfd=z=2un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冯.诺依曼和同事(爱德华.特勒以及西拉德等等)乘坐两架轻型飞机去一个地方,他坐一架,而特勒等坐另一架,由于这些匈牙利想讨论一些事情,于是他们就合坐到了一架飞机上,当飞行的时候,有一架飞机上有一个科学家的围巾被吹出了窗口,这些人立刻紧张起来,因为他们害怕围巾是不是会卷进后面那架飞机上(也就是冯.诺依曼和同事爱德华.特勒等人一起坐的那架飞机)的螺旋桨,如此一下子就会毁掉那么多的匈牙利智囊团,安全着陆后,他们以诙谐的方式描述他们对冯.诺依曼等人的担忧:“我们在你XX尺以上,YY码之前,空气速度为ZZ。。。”。而冯.诺依曼立刻引用了一个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精确数字说:“这条围巾打到螺旋桨的概率为SS百万分之一。” egfd=z=2un  
请记得,关于冯.诺依曼的公式是:(A)冯.诺依曼可以证明任何事情(B)冯.诺依曼所证明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确的(这个公式据说在普林斯顿研究所很出名)。 egfd=z=2un  
egfd=z=2un  
(11) egfd=z=2un  
实际上,冯.诺依曼的父亲马克西和他的家庭给冯.诺依曼的‘罪过’之一就是冯.诺依曼是在一个相当思维宽松活泼的环境下长大的,这和当时很多数学家所从小在一种严苛环境成长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家庭发现它带大了一个早熟的数学天才,那么按照马克西的观点,最需要鼓励的品质是:(A)镇静感和幽默感(B)把刨根问底引向充满乐趣的境界。对于很多家庭,如果家里有个早熟的天才,教育通常是显得失败的,因为很多家长因此会过多利用孩子的才能而使家庭气氛失去了欢乐而变得严肃无趣。在自己的数学和物理生涯里,冯.诺依曼显然找到了和他一样有乐趣感的两个同事:一个是费米,还有一个是更年轻的理查德. 费曼。尽管看起来他经常和密友乌拉姆在一起,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他和类似利奥.西拉德、罗伯特.奥本哈默、甚至爱因斯坦,都保持有一段距离。冯.诺依曼也许觉得和他们过于接近会失去某些欢快的气氛。在他学术的一开始(接触公理化思想)到他学术的末端(实践计算机和人脑理论),冯.诺依曼的思维轨迹都是沿着自己父亲和祖父的习惯去进行的,这一习惯就是擅长制作诙谐的打油诗。(对冯.诺依曼家庭教育写得最生动和最直接的材料来自于他的Brother(此人原叫Nicholas Von Neumann,后来离开匈牙利后改作Nicholas VonNeumann),Nicholas写过一篇生动的文章回忆冯.诺依曼的家庭教育。因为这篇文章非常长,所以不便转在这里,不过,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我索要那篇文章。) egfd=z=2un  
(12) egfd=z=2un  
大陆是出过爱德华.特勒的传记的,当然,传记中提到了爱德华.特勒出名就出在他和奥本哈默的那档子问题上,那事情给他后期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影响。不过,传记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提及,例如,更多的同事对他弹钢琴的能力是非常敬佩,还有这家伙喜欢打乒乓球,和他一起打球的还有牛人海森堡,海森堡球技是很不错的,不过后来海森堡在这上面输给了周培源。 egfd=z=2un  
(13) 故事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不在这里一一写上。无论我用怎么语言去表达对他们的喜爱,都不算过分,同时这些语言无法怎么华丽,实际上也都显得很苍白。总之,如果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来说,他们的确是应该去记住这些犹太“火星人”的。 egfd=z=2un  
egfd=z=2un  
离线tonmi
发帖
141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1-12
沙发。太长了,等有空了慢慢看。呵呵。
离线古果冻

发帖
358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1-13
溜达了一圈
发帖
102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1-13
犹太人中牛人太多,巴菲特和索罗斯和格林斯潘就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