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4阅读
  • 0回复

[原创]婚纱照浪漫史(三)——台式婚纱摄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汀蓝
 
发帖
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4-24
        婚纱照的兴起,源于改革开放后台湾婚纱影楼的入侵,第一家带给上海人崭新婚纱照片概念的是一家叫“维纳斯”的影楼。在维纳斯入驻上海以前,各大国营照相馆为新人拍摄的结婚照只有三张,夫妻胸像一张、夫妻全身一张、新娘子单独全身一张,台湾影楼将婚纱照产业化,可以根据新人的要求增加照片张数和新人拍照造型,当然一切基于增加费用上。在拍摄技法上,全部使用大平光,脸部过曝,新人脸上的缺点全部遮去,非常讨新娘子喜欢,又因为拍照用的婚纱都是从台湾带进大陆,款式比国内的好看得多,可供选择的也多,所以当这一形式的婚纱照突然现身于上海滩的时候,揭开了上海影楼发展的全新篇章。 H$ v4N8D8I  
    H$ v4N8D8I  
    台湾影楼的暴利让国营照相馆不得不转变经营方式,拿王开来举例,他家也拍起了类似的结婚照,但多数新人还是选择台湾影楼,这个时候的国营照相馆无论化妆、盘头还是衣服都不如台湾影楼讨巧,用通俗的话来说,新娘子只看自己在照片上好不好看,其它都是次要的。 H$ v4N8D8I  
    H$ v4N8D8I  
    九十年代起,国人加入婚纱影楼的开办中,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影楼,竞争日趋激烈。影楼除了拍摄婚纱照,还兼拍女孩子的个人写真,真正鱼龙混杂的年代开始了。上海人进国营照相馆,大约也就是为了拍拍证件照。 H$ v4N8D8I  
    H$ v4N8D8I  
    回过头看国营照相馆,多数已经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影楼的缝隙中了。从技术上,照相馆完全丧失了三十年前的技术优势,大平光把他们蒙得晕头转向,没有新意,旧的东西又守不住,服务难以跟进,进退两难,只能靠着冲印照片、拍摄证件照和少量的廉价婚纱生存。 H$ v4N8D8I  
H$ v4N8D8I  
H$ v4N8D8I  
    台湾婚纱摄影的技术风行祖国内地一统就是20多年,但伴随着经营者的不断增多和数码摄影技术、摄影用光技术的大量应用,追求时尚个性的80年代后新人对棚内摆拍和后期套用模版的制作方式越来越难以接受。由照相馆发端而来的婚纱影楼在步入品牌期以后,正面临着个性化婚纱摄影的强烈冲击。 H$ v4N8D8I  
    H$ v4N8D8I  
      接近二十一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影楼开始产业化,从门市小姐、化妆、选服装、拍摄到照片后期制作都有严格的分工,从某种意义上说,拍照是享受服务。新人为此付出的是不断增加的买片费用,影楼却说利润已经不如九十年代初期了,现在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探其原因,是因为把摄影作为服务产业,影楼的成本也在上升。 H$ v4N8D8I  
H$ v4N8D8I  
    这是90年代的台湾婚纱摄影照片,请大家一起欣赏:[/size]
[ 此贴被汀蓝在2007-04-25 21:29重新编辑 ]
心有翼,境无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