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游金山田野、赏百花风情、观吕巷小白龙、展村姑风采
回帖:吕巷小白龙,起始于上世纪初期。它由民间自发形成,是农民群众祈求风调雨顺、为保一方平安而展示的一种民间舞蹈。相传,清末明初的一年盛夏,镇上一连40多天未下雨,田地干裂、河浜干枯,农民们眼睁睁地看着庄稼成片地枯死,心急如焚。无计可施的农妇们就到邻近的一座庙里烧香拜佛、求神祭天;男人们则排着一字型的队伍,每个人的头上顶着一方白色的土布,像一条长长的白龙逶迤起伏地对天求拜,大家嘴里念念有词:“天龙地龙、金龙银龙,请求水龙为大地吐水,阿弥陀佛……”说来也奇怪,不一会儿,西边天际黑云翻滚、雷声隆隆;远处乌云落地,好似乌龙取水;顷刻间,阵阵大风席卷大地,众人欢呼雀跃。“乌龙取水”的景象消失之后,天空中白云聚集,刹那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这一年,吕巷地区就此风调雨顺,农民们获得了好收成。为感谢上苍,三位俞姓农民带头募捐集资,并赶到苏州请制龙艺人扎制了一条龙身为13节的小白龙和数条染成白色的草龙。人们原来准备于1911年重阳节首次举行舞龙仪式,因节前下雨、场地湿滑不宜舞龙,就把小白龙插在场前的泥沟里,供村民们观赏。此后,龙舞成了当地村民农闲时间的一大爱好,还常常在庙会、赶集时进行表演。在近百年的民间流传中,“吕巷小白龙”形成了平调、横八字调、过桥调、跪调、座调、困调、穿空调、穿八弯调、祥龙戏珠、蹬天路等10种颇有特色的舞法,不仅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而且蕴含着渴求平安盼丰收、丰年喜庆谢天地等内涵。舞龙表演的整套动作,具有腾空飞舞、连接流畅、高潮迭起、气势磅礴的特点。其优美的舞姿,配以“咚咚呛”的锣鼓打击声很是震撼人心。早在解放初期,“吕巷小白龙”就声名鹊起,在苏南地区首届运动会舞龙比赛上得过奖。此后一直活跃在苏浙地区和金山乡、村的庙会、赶集活动以及民间各种欢庆的典礼上。“文化大革命”时期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以再展风姿,在上海地区百龙大赛上作了全新亮相。

浏览大图

下一楼›:随着震天的锣鼓声,一条吉祥白龙翻腾入场,龙头神态百变,忽喜忽恼,随着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时 ..
‹上一楼:引用第11楼江南于2013-03-26 14:07发表的:
拍的好,舞龙很有气势~~~

谢谢老大 ..

查看全部回帖(3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