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云海
【图13】营地旁始建于晋的葛仙台
【图14】出发前营地合影
下山
其实当晚崩溃的远不止我一个,球球临时决定30日不安原计划走ZN路线,而是直接从景区下山去向导家FB。全体队员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决定,在营地吃过顺带午饭的早饭后(有得饭吃就不错了,不用去考证那到底是早饭还是午饭,反正今天吃过这顿后,下顿就是宵夜了)就出发下山了。
一会儿云海簇拥着托起一座座山峰在天边翩翩起舞,一会儿云海用不含三聚氰胺的牛奶将山峦洗得清翠欲滴,一会儿云海又“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走走停停的下山路中,我的相机储存卡正在被迅速杀戮。同样好景不长,才走了半个多小时,一阵雾气袭来,云海“海啸”了,视线内所有山峰无一幸免,又恢复到昨晚的能见度十多米的状态。我完全同意了向导的观点:想看云海不光要凭力气,还要凭运气!
在景区我还看到一块巨石,石下竖着撑了好多细树枝,边上有一标识牌,上书“撑腰石”,下面写着说明,大意是您要是在这个石头下支一树枝,保你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吃麻麻香了。再一看巨石周围的小树,都已被游客折成秃驴了,祸首就是那块标识牌!不过后来从向导那儿了解到,这个标识牌上的说明并非景区杜撰,而是在景区成立之前在当地的山民中就已有流传,几成风俗了。
景区的路除了空中栈道外就是台阶路,雾气上升的时候我们差不多走完栈道,于是我收起相机调整好背负,开始向山脚一路狂奔。我最怕走台阶上山,无尽的台阶会令我发疯的,但下山却是我的强项。一路侧身小跑,一边寻找着台阶边不时出现的从二千多一路递减的数字。台阶路灰常的长,直跑到我大腿发软、小腿发胀、脚底发麻,台阶边的那串数字还没归到零,好在只在跨出一步,数字就在递减,有希望就有奔头。
【图15】下山路景




